王鉴研究二题:任职廉州考与画论

来源:东方早报
2013-12-23 16:17:36

王鉴的画论

有些史料记载,王鉴曾著有《染香庵集》,如傅抱石《明末民族艺人传·王圆照鉴》记其“著有《染香庵集》”,然未述详情。谢巍先生《中国画学著作考录》说:“圆照有《染香庵集》三卷,此书访觅多年未能获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440页)但笔者多年来留意,并未见有《染香庵集》传世,甚至也没有看到直接见过此书之人的明确记载。笔者查有关资料,见明末清初吴县诗人徐波(1590-1663)也曾著有一种《染香庵集》,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一:“《天池落木庵存诗》二卷。徐波撰,波生于万历十八年(1590),卒于康熙二年(1663)。字元叹,号顽庵,江苏吴县人。……《渔洋感旧集》卷二,称其又有《谥箫堂集》、《染香庵集》,今不可得。”(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上册10页)。但徐波的《染香庵集》也未见传世,会不会是过去的记载将两者混淆了呢?值得怀疑。总之,王鉴的《染香庵集》究竟是否存在,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目前仍然是一个待解之谜。

除此之外,一般介绍中还会提到,王鉴有《染香庵跋画》(或作《染香庵画跋》)一种传世。此书全文仅四则,最初见于清秦祖永所辑《画学心印》卷三。谢巍先生在《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中谈到此书时说:“不详秦氏之书所据何本移录。圆照有《染香庵集》三卷,此书访觅多年未能获见,或出于此书,亦未可知。”谢先生因不明《染香庵跋画》的来源,故作了如上的推测。其实,《画学心印例言》云:“当代若奉常(王时敏)、廉州(王鉴)为画学领袖,尤倪、黄正宗嫡派,其论画之流传者惟《清晖赠言》‘二王画跋’共有十余则,亦足以略见一斑。”《清晖赠言》是王翚所编当时同道友人为他所作的题跋、赠诗之书,今查《清晖赠言》卷八(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却仅见王鉴画跋三则,内题称《题石谷画三首》,此《染香庵跋画》之最后一则未见。这最后一则,其实是秦氏自己补入的,因为秦氏在书中最后一则的评语中说到:“此册于乱后得之。”可知最后一则系据其本人所藏王鉴册页所补入(此册今藏故宫博物院,见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二十二册49页)。据此我们可以明确:《染香庵跋画》四则,是秦祖永辑录的,前三则来源于《清晖赠言》,最后一则是秦氏据自己所藏的王鉴画册之题跋补入的。至少在秦祖永看来,当时这四则,是他仅知的王鉴画跋,故名之为《染香庵跋画》,遂流传至今。

据此可知,王鉴的画论,传世的只有《染香庵跋画》一种。近年来经过笔者的辑录,增广了一百多则王鉴题跋文字,内容包括《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电子检索)、《中国书画全书》、《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各类王鉴画册所见作品、郑威《王鉴年谱》著录作品,以及少数经初步甄别的拍卖作品等,共又得王鉴画跋119则。这些题跋,以论画者为主,另凡有关王鉴生平、行踪、交往的文字,也一并收入,这些资料现已由笔者辑成《王鉴画论译注》一书,2012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以上这些王鉴画跋,可以说是笔者目前所知见的王鉴画论最全面的辑录资料了,若仍有遗漏,则只能留待将来补充。

王鉴画跋是“四王”画论体系的组成之一,不可或缺。他所论述的重点,与王时敏等人一样,是对传统的梳理、解析和点评。同时这些文字也透露了他的行踪、视野,保存了一定的画史研究所需的史料。但也许是能力精力之不及,也许出于不屑,或者是资料的散失所致,总之,目前所见的王鉴画论,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表达要弱于其他三王。他的传世画论文字较少,思维也略显贫乏,明显不及王时敏和王原祁,甚至也不如王翚。其画跋所见的语言不少感觉相当单一雷同,诸如“恐不能仿佛万一”、“掷笔为之惘然”等语,几乎随处可见,捉襟见肘,不免短气。这些,都是我们在研读王鉴画论时明显可以感觉到的。

实习编辑 夏雪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