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文化体制改革后,山西交响乐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难题,交响乐团如何才能厚积薄发?如何打造成山西文化名片?
王西麟:山西交响乐团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已取得了突破性成绩,非常了不起。以2013山西首届交响音乐季为例,在法国音乐专场,《弗兰克D小调交响曲》首演成功,这从乐界来说,影响是爆炸性的。因为,中国人没演过,这不仅是山西首演,更是国内首演。法国音乐以其澄澈、含蓄、优雅与均衡等特点而为人称道。弗兰克的深刻与宽广,更是令人新潮起伏,回味无穷。
但是,演出是寂寞的,演奏家们内心是深深寂寞的。如此重量级的演出,没有引起社会、音乐界的关注,没有引起听众的共鸣,就连美国著名“亲子音乐家”莱罗尔·安德森的经典小曲子,也没多少人熟悉。一个交响乐团能发展,要想打造成为山西现代文化窗口,培养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是基础,更得靠社会的呵护。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交响乐人不懈普及和努力。
除了群众基础,好作品的意义更重要。好的作品能支撑一个交响乐团发展。德国、法国交响乐之所以能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众多杰出的作曲家。他们所创作的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乐队组曲、序曲等许多作品,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交响音乐宝库,并由此构成了19世纪、20世纪交响音乐创作的重要篇章。
消化地方音乐,了解西方音乐,提高演奏人员整体音乐素养,尤其是年轻演奏人员,建设真正属于自己的乐团。这个过程很艰难,但也至关重要。我相信,经过努力,山西交响乐团在乐曲保有量、诠释艺术风格的准确性等方面,会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山西交响乐团也一定能够走向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