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龟”回游:中西方文化下的成长生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7-31 14:49:50

“加利福尼亚”小屋:不仅仅是英语课

在美国时Steven的父母在家里要求他说中文,尽量不让他说英文。

“我接触的长期在那儿呆着、入籍什么的、父母都是,老大特注重孩子的中文教育。逼着、强按头。老二就算了。见父母的中国朋友,老二听也听不懂、又不好意说英文、说中文又不行,只好笑笑就回去了。”Steven的妈妈说。

在国外的华人孩子面临双语、维持汉语水平问题的问题;回国的小海龟也面临双语问题,也就是保持和发展国外培养起来的英语能力。

Steven和Amy每周上两次的这个英语课外班是纯外教的老师,班上常驻的就他们两个孩子,因为“一般背景的孩子跟不上这样的班级(老师是外国人、教材内容较难)”。

“他们学的内容是重内容性的、重信息的。所以现在就靠着这个保持着,回家再看看动画片。”Steven妈妈说。Steven家安了个卫星电视看美国的动画台,像Nickelodeon(美国知名的有线电视频道,主营儿童节目)、Cartoon Network (卡通频道)。Steven最喜欢的是《探险活宝》(Adventure Time)(一部美国电视动画。作品中描述两个好朋友—人类小男孩Finn和拥有魔力的狗Jake在Land of Ooo的冒险旅程)。

两个孩子回国后已经几乎不说英文,但是在课外班说英文还想当积极的。正如Amy妈妈所说“因为对话本身是互相激励的过程”。 英语班选用的材料来自于加州的小学教材。

与其说是英语班,又比这内容要丰富,不如说是用英语教学的课。这个班上包括Science(自然科学),Social Studies (社会学 ), Language Arts (语文)三门课程。关于宇宙、自然生态循环,甚或动能、势能的知识都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两个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学了“高深”的知识。可以说是“用内容来代替形式,用内容驱动形式”。

相比国内教材中《王二小的故事》这样缩写的选文,外国教材倾向于选取原著的某些完整的章节段落,比如《夏洛的网》。有些国内课本选文因为概括缩写损失了细节,显得干扁没有营养,而更可能成为口号式的。两位家长表示。

对中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两个孩子身上还未做太多体现,倒是Steven的一个“看法”让人印象深刻。

他曾问“‘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什么意思啊?”

听了妈妈的解答,他仍旧表示自己的“不认可”:“那可不是。中国升明月的时候,美国可是白天,这是没知识。”。

 Amy最近开始上了一个国学班,妈妈对这个老师很满意。因为国学老师的功底、修养很重要。课上孩子不多十几个,会阅读一篇现代文,按年龄理解力教习一段古文,再两周写一篇文章(和阅读的文章的主题有关)。

老师现阶段教习的古文是比较适合三年级孩子的《三字经》,关于做人的道理、为什么要学习等等。用Amy妈妈的话来说,“有理论认为,给孩子讲经典不用讲很深的意思,否则反而失去兴趣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培养自信”和“做人的方面,做一个合格的、负责任的公民——一个合作者、共建者”。是两位家长对基础教育究竟应该带给孩子什么达成的共识,而这还是中国教育目前所比较缺乏的。

“在美国对人的预设是你可以,you can do it;在国内的预设是你不行。”Steven妈妈说。 “我长大以后还要去美国读书。”从Steven戴着的眼镜的反光中他们未来的轨迹似乎渐渐清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