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童声合唱团为“2014两岸四地青年牵手丝绸之路行”活动进行汇演
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为出使西域所做的众多准备工作当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掌握匈奴语,二次出使时还随行带了翻译,因为曾经的丝绸之路沿途涉及多民族、多语言,有着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而2100多年后的今天,当一行来自两岸四地的年轻学子们到访丝绸之路沿线的裕固族、哈萨克族时,却发现这里的少数民族孩子们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大多数裕固族人已经听不懂、也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而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继承者更是寥寥无几。
寻找安妮:用童声传唱母语
2014年7月下旬,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的“2014两岸四地青年牵手丝绸之路行”活动于兰州启动,组织来自两岸四地的年轻学子们重走丝绸之路,体验文化遗产与风土人情。途经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村落时,年轻学子们观看了一场由裕固族小朋友们带来的民歌合唱汇演。表演的孩子们是由兰州大学联合台湾新竹教育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四川大学发起的“寻找安妮”童声合唱团的成员。
“寻找安妮——肃南裕固族儿童民族语言教育计划”是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资助,旨在通过对裕固族儿童进行民歌教授、组织童声合唱团的方式,来拯救濒临失传的裕固族语言的文化项目。
据该项目最初发起人之一的安妮介绍,裕固族是中国22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自2008年起,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历时3年对裕固族语言、民歌、风俗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普查,结果显示:近90%城镇适龄儿童离开牧区后基本不懂裕固语,其中65%以上的儿童甚至不能使用基本礼仪式语言。
“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在2011年启动了‘寻找安妮’项目,决心让孩子们将民族语言传唱下去。”安妮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在童声合唱团建立初期,“寻找安妮”项目的志愿者们便做了曲谱。因为裕固族语言没有文字,他们便采取国际音标的形式,先由懂裕固族语言的老师和专家来发音,然后由志愿者按照裕固语教研室做的国际音标对照表,一字一句把曲谱翻译出来。
志愿者所做的工作不止如此。“他们最大的困难是在教孩子们唱歌之前,自己便要先掌握涉及的裕固语。应家长要求,他们也会辅导孩子们的日常功课,出于安全考虑,志愿者还会接送孩子们上下学。”
与此相应,裕固族的孩子们对合唱团也很感兴趣。名叫铁翼的裕固族少年4年来一直坚持参加,如今他已经不能发童声,便成为志愿者教新加入的孩子们唱歌。“有些孩子平时上幼儿园或小学都会赖床,但是一到参加合唱团活动的日子,就有小朋友会提醒妈妈一定要叫醒自己,不能迟到。”安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