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平
《金婚》、《金婚风雨情》、《新编辑部故事》、《甄嬛传》、《芈月传》,这些或收视口碑双丰收,或引发话题性热议,或备受期待的作品,都是总制片人曹平和导演郑晓龙这对“黄金搭档”合作完成的。在这个崇尚快销的时代,他们坚持慢工出细活,在两人合作的项目中,剧本的打磨是关键一环,多则花上三五年,少则也要一年。不过,眼下热播的《红高粱》却破了例,从出剧本大纲到正式开拍只有短短四个月时间,这对“黄金拍档”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无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原著,还是张艺谋擒得金熊奖的影版在先,曹平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市场眼光判断,剧版《红高粱》在市场上一定会有反响。于是从去年5月拿到剧本大纲开始,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说服导演郑晓龙接下导筒,直到7月中旬导演才基本答应,而这时离既定的开拍时间只剩一个多月。“逼上梁山了”、“硬着头皮上”,决定接下这个项目后,剧组各个部门火力全开,各项工作多线程进行,导演郑晓龙边改剧本边选演员,开拍前一晚高粱地的置景才全部完成,有几天导演更是白天拍戏,晚上通宵改剧本,“这个项目我让导演受苦了,是我动员导演接的,有点‘绑架’的意思”,对于郑晓龙导演的辛苦,身为制片人的曹平有些愧疚。
10月27日,《红高粱》在北京、山东、浙江、东方四大卫视开播,根据csm50的收视报告,《红高粱》一登场就有两家卫视位列二、三名,另外两家卫视也紧跟其后,四星联播收视率分流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错。曹平透露,《红高粱》在海外市场的反响也非常不错,目前已经销售了十多个国家,10月30日纽约中文台已开始跟播,日本也有联系希望购买版权。在曹平看来,《红高粱》就是习主席所说的那类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作品。
从40岁周迅演19岁九儿,到高粱地里的野合,《红高粱》一经开播就连续引发讨论热潮,当然其中也不乏质疑的声音。节奏拖沓情节注水?商业元素太多游离于原著精神气质?演员表演未达最佳状态显仓促?对此,制片人曹平一一进行了回应。同时,她承认,如果能再多给两三个月的时间打磨剧本的细节和台词,作品会比现在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