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写入小学传统文化教材 不考背诵

作者:李文姬 来源:法制晚报
2015-01-13 09:57:32

“反腐倡廉”写入小学课本

近年来,国学热、读经热兴起。曲阜甚至推出了“百姓儒学”工程,在10个村庄设试点,并为每个村各配备一名儒学讲师。

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日前,有消息称全国25个省区市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研发完毕,有望今年秋季开学推广。也就是说,国学将大步迈进中小学课堂。

然而一些教育专家、家长却对此提出质疑,传统文化教育完全可以在现有的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体现出来。另起炉灶是否劳民伤财、加重学生学业负担?

近日记者对话课题组专家、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他表示从“人格培养”这一角度,国学教育正是当代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令人唏嘘不已。而通过开设 “国学课”,培养高尚、心智健全的优秀孩子,从这一点来说,它不存在增加学生负担问题,而且还应该是“必修课”。

对此,法制晚报记者对话教育部十一五规划国学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探访国学教育的普及和规划。

对话课题组

传统文化不只是古诗词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很多人理解的国学就是古文诗词,是否太片面?

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以下简称“张健”):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包括儒、释、道、兵、医、艺六个方面,不是一个古诗词所能覆盖的,所以,说“国学就是古诗词阅读”这一论断太过片面。目前各地的国学教育往往还是陷入只读儒家经典,或只以诵读为上的误区中,而事实上,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应包括国学经典、民族艺术、民俗文化这三部分。

法晚:这一课题进行了多久?有多少人参与其中?

张健:课题自2006年开始已有十年的历程。当初课题研究规划希望通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规划15年时间,完成国家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研究和课题构建研究,最重要的标志是完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国家级实验教材研发工作。目前“十二五”已接近尾声,我们已完成上述各阶段近700册基础教材研发工作,基本上完成了任务。

法晚:国学教育多年来都有很大争议,这些年里面临了哪些困难?

张健:这十年遇到的困难很多,在研发过程中无任何学科研究基础,以及推广过程中没有政策保障是主要问题。多年来,我们的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开设过传统文化教育,无课程、无教育理论、无教材、无学科教研、无专业教师、无评价标准,这“六无”就是我们当时面临的现状,而且国家没有明确的相关课程要求,无法提供财政和课时保证这一政策瓶颈也影响了学科的普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