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之殇——中国人永远的痛

作者:爱新闻 陈小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2-12 17:27:04

圆明园之殇——中国人永远的痛

英国和中国之间有一处难以愈合、深痛的历史伤口。这处伤口,大部分英国人一无所知,但却给无数的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伤痛。而这伤口源于1860年,中国最美的宫殿遭破坏。

圆明园,人们又称之为中国的“归零地”(ground zero),中国人都知晓其背后的文化破坏事件,但外界对此却知之甚微。

圆明园的命运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中国电影里经常描述此事件,社交媒体也时而对此热辩,国际艺术品拍卖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愤怒争论。

英国艺术藏品中留有圆明园遗产,这些“掠夺的遗珍”有皇家的、军事的,也有私人的,一直饱受争议。 

巧合的是,圆明园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埃尔金伯爵(Lord Elgin),也就是那位从希腊搬回大理石的埃尔金的儿子。

但此次事件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我一直探索此事,因为事关我的祖先托马斯·鲍尔比(Thomas Bowlby),他是英国最早的外派记者之一。

有一位学者称,鲍尔比在中国人的手里受尽折磨而死,因此英国于1860年火烧圆明园,为他报了仇,这是“改变世界历史”的一刻。

曾经建筑林立的地方,如今只是一片废墟——烧焦的砖石堆、植物丛生的湖泊、还有散落着些许石头的草坪。这里已经成为政府资助的“爱国主义教育”项目之一,大量中国游客蜂拥而至。

正如每个中国人所知晓的那样,这里曾有全国最美的建筑景群和艺术藏品。中国人称之为“圆明园”,意为完美而明亮的园林,中国皇帝曾在此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宫殿群以及其他一些精美的建筑,并饰以各种文化瑰宝。

一个来自清华大学的小组用数字化技术“重建”了圆明园,生动地呈现了155年前,即英法联军来到北京时,这个非凡之地的景象。

圆明园之殇——中国人永远的痛

圆明园的计算机复原图

英法两国为迫使中国统治者进一步扩大对西方的开放程度,加强西方对中国的影响,在鸦片战争结束之际再次派出军队。英国方面第八世埃尔金伯爵任指挥官,他出身于英帝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家族之一。与他同行的还有《泰晤士报》的记者托马斯·威廉·鲍尔比(Thomas William Bowlby)。埃尔金形容鲍尔比“很好相处”,而且可以帮助提升他在国内的形象——“在很多问题上他可以传递可靠的信息”。两人犹如文化游客,开始了他们前往中国的旅程,还曾一起游览过埃及的金字塔。

抵达中国后,鲍尔比随即在他的新闻报道和个人日记中写下他对中国生活许多方面的仰慕,比如精美的建筑和“令人钦佩的人工园林”。

但是除了文化仰慕,还有残酷战争的无情现实。他还报道了英法联军“一边倒”地一直攻到北京,英国军队的新型阿姆斯特朗式炮给中国人带来了“十分可怕的伤痛”,“碰到什么就毁掉什么”。

由于军事力量强大,鲍尔比相信,中国统治者“很快就会求饶”。他迫切地想要见证战争的结束,因此在印度军队的护送下,他和英法官员代表团一起出发前去谈判。他们认为中国会投降。

但事实证明,他们失算了而且是致命性的。

与此同时,法国的军队已到达圆明园,他们开始抢夺瓷器、丝绸、古籍,或者干脆毁掉他们发现的东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