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倒退
某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艺术作品看起来确实有过时之嫌。网络艺术正如电影《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中所示迅猛发展。流畅自然、用数码技术处理的大型摄影技术也已经不再流行了;山姆·泰勒伍德(Sam Taylor-Wood,现已改名为泰勒·约翰逊)挥别艺术之路,现正指导好莱坞的软情色电影《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但令人惊讶又稍感不安的是,在短短一周内多少九十年代艺术品又被展出。从身份的含义到经济变革的冲击,九十年代的时代主题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与此同时,九十年代所遗留的格调与感受是如此强烈,以致展出的艺术旧作给人一种滑稽的新鲜感。
围绕九十年代美国艺术的展览正在蒙特克莱尔艺术博物馆展出,参展作品包括亚历克斯(Alex Bag)1995年秋季未冠名出产的录像装置(亚历克斯/纽约提姆画廊/EAI)
如果说九十年代并不是遥远历史长河中的一页篇章,而它的风潮还延续着呢?在那个年代兴起的展览活动现仍风靡全球;在那个年代首创的录像装置如今仍是当代展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那时开始到现在,艺术界又有何创新之举?虽说二十一世纪的艺术表演风格有了显著变化,抽象画也再度在市场上盛行,但纵有这些小小的变化,九十年代的风潮仍然经久不衰。人们仍然会在艺术博物馆排队领免费咖喱,唯一的不同只是现在他们在享用美味之前会用手机拍下佳肴留念。
对政治理论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来说,历史永远的停留在了1989年——所有重要问题都引刃而解,20世纪90年代是民主资本主义的最后一个时代的第一个十年。当然,21世纪伊始,福山这一理论就饱受质疑。危机不断涌现,过去的历史历历在目。若不能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正如福山所言,它是一种文化的尽头?艺术创作必将源源不断,这点毫无疑问。但那些艺术上极具典型意义的交替和发展也许就此戛然而止。九十年代的意义也许远不只是一个时间点,而是极度漫长的文化停滞期中的第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