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田 《处厚》释文: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语出老子三十八章,壬辰立秋,李刚田于京华。
荣宝斋在线:如今在书画艺术整体向现当代转型的大环境下,篆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探索,您如何看待当代篆刻的创作?
李刚田:我认为当代的篆刻创作,是继秦汉、明清两个高峰后的第三个高峰,是篆刻史上创作思想最活跃、创作形式最丰富、参与作者最广泛的一个时期。说当代篆刻创作思想活跃,是因为当代篆刻不仅继承了明清“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思想,又在美术化、工艺化上有所介入和强化,吸取了考古发现、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取法广泛,对古代既定印式形成突破。参与者的广泛除了数量上的众多,还在于身份上的变化,各个阶层都有,其主体已经由旧时的文人转变为今天的艺术家。
当代篆刻的特点是在向纯艺术方向发展。它解脱了印章的实用性和文字的实用功能。文字的可读性也在淡化,就好像一张照片的背景,它不是焦点。而在形式美的纯粹性上越走越远。
当代篆刻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在创作观念上突破了旧时文人以中庸为美的习惯,以艺术家的立场来从事创作。艺术和中庸并不完全矛盾,但是在当代篆刻追求形式美、追求艺术个性的大背景中,中庸之美已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当代篆刻的第三个特点是展厅形式对篆刻的影响。以前的篆刻是文人案头的雅玩、可以孤芳自赏。但是在展厅中展示,作者就要考虑怎样在第一时间吸引欣赏者的视线。这就使得作者挖空心思来追求形式,可以说,欣赏方式的改变对篆刻的技法和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一点是个性化的表现,作者的独立性加强,对过去既定样式敢于说“不”!
当前篆刻也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个是随着展厅时代的到来,人们不断追求新颖的形式,不断追求个性,这促使当前篆刻不自觉地主要追求“看”的感觉,但是淡化了“读”的感觉,篆刻作品内在的东西损失得越来越多。在极度追求表面形式时,篆刻的文化乃至艺术个性是不是也丢掉了?篆刻会不会流于工艺、图案、美术?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作品中人格魅力的缺失。像元朱文,所有的看起来都差不多,体现不出像当年王福庵、陈巨来那样的人格个性。今天打动你的只是形式的新奇,但是作品背后的文化冲击给人的感觉非常淡漠。古人的字,很多在形式上并不新奇,但是其背后的文化冲击让人叹服。当代书法篆刻创作形式风格的千人千面与文化风格的千人一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李刚田 《楷书记芳是镜九言联》
荣宝斋在线:在当代书法的形式创新中,有的作品消解了书法的文字解读,看起来像抽象水墨画,您如何评价这种不可读的书法作品?
李刚田:如果有一件书法作品的文字不可释读,但是书法味道又很足,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这提出了很难的要求,要求创作者对书法要吃得很准吃得很深,必须用纯粹的书法元素建造一种全新的空间构成,这就颠覆了书法必须是写字的根本概念,但它出来的应该还是书法,尽管它不可读,可是基本上保存了书法元素,有书法味。
首先还是要去写出来,这个所谓的写,不是仅仅的拿毛笔画道道就可以了,要保持书法的特有的笔法、笔势等元素。可以不是字,但是保持了表达字的那种美,拿出了这样的作品,明显和抽象画是不一样的,它包含了书法的元素,表现出书法味。篆刻也是可以这样试验的。它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