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石”柳石明畅谈歌唱家青春常驻一靠天赋二靠方法三靠保养

2015-05-05 11:15:04

方法练到家,“中国唱法第一人”

“木鱼石”柳石明畅谈歌唱家青春常驻一靠天赋二靠方法三靠保养

柳石明九十年代后期与恩师王福增教授夫妇在美国的合影

不过,玉不琢不成器。“再美的石头想出活儿,也得精雕细琢用心刻,苦练勤养长打磨”。

有了好嗓音,方法最重要。“首先得有好的老师,”柳石明说。“师傅领进门很要紧,得有好老师教给你非常好的科学的方法。”

“木鱼石”的师傅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专攻喉器和美声的王福增教授。当时,歌唱家王昆听了中央实验歌剧院年轻演员柳石明的演唱,便给他推荐王福增老师。“王老师对我恩重如山,”如今也桃李天下的柳石明说。“王老师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脖子够短的,倒适合唱高音。”在苏联唱法盛行的年月里,师徒俩花几年时间训练意大利美声唱法,一个细教,一个勤练。“我那时在张家口的乡间旷野喊嗓,好几次练到喉咙出血,有时一个星期说不出话,附近的老乡说,‘小柳啊,又倒仓了’,”柳石明说。“我明白不是方法不对头,是累的。没办法,歇歇再练。”

岁数越大,柳石明越体会到年轻时“喉器下沉”训练的重要性。但学到了方法,还得自己感悟磨合,“得把好呼吸,稳定喉器,找到高音位置,掌握声带阻气,恰当运用头腔、鼻腔和胸腔共鸣,使它们在腔体里保持完全统一,才能技艺纯熟”。

在和歌唱家郭兰英合作演出多部歌剧的过程中,在文革下放到河北蔚县的日子里,柳石明抽空就潜心研究如何把学来的美声发声技法跟民歌、戏剧和曲艺的唱法融合。“郭兰英是典型的民歌唱腔,在舞台上我若单用美声,就成了西洋的二黑哥配民族的小芹,不协调,所以得逼着自己改造美声唱法,往民族的方面走。”

“木鱼石”柳石明畅谈歌唱家青春常驻一靠天赋二靠方法三靠保养

柳石明和歌唱家郭兰英在上个世纪60年初表演《小二黑结婚》。

柳石明说,改造的关键在于喉咙开的程度、共鸣腔的结合以及适时关闭。“我从美声倒民族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倒的。坚决、坚决不开那么大,”柳老师说这是他几十年歌唱体验到的最大的秘方。

“如何把美声的‘关闭方法’结合到民族的高音唱法里来,我研究了十年,终于研究出一个民族的关闭,” 说着,他一张口就是圆润清亮的嗓音。“你听,把美声的发声方法与民族的吐字与行腔相结合,多舒服啊。其实是一个系统:该不用的地方,喉咙的部分啊,颤音的部分啊,就给它关掉。”

柳石明强调,在演唱《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吃有穿》 、《双脚踏上幸福路》等歌曲时,不但把那个共鸣区关掉,还得把胸腔关掉。“你联胸腔联多了可不舒服了,也不轻巧。”

掌握了民族的“关闭方法”,剩下的就是“调频”,就是根据不同曲目的要求,“你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调,哪种歌用哪种频,给它调到舒服的程度,用声音去塑造舞台形象。”

像歌剧《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和《窦娥冤》中小二黑、杨白劳和窦天章的三个人物,角色年龄差别很大,窦天章本身也有年轻和中老年时期,需要很不同的唱法才算成功。“如果在音乐学院只学一种声音,只拿这种声音唱一切歌,那就没办法了。”

反过来说,“你把嗓音琢磨透了,把气息、声带阻气、高音的位置和共鸣练熟了,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论歌剧、京剧、京韵大鼓,还是各地的民歌以及外国名歌,你都能轻松自如,入了自由境界。”这种境界,被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梁峻岭教授所率领的研究小组概括为“融合了美声的方法,戏曲的走韵和民歌的味道而成的、典型的中国唱法,”并总结道:“柳石明乃中国唱法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