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游走于爱恨边缘

作者:爱新闻 罗俊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5-19 16:17:33

爵士乐:游走于爱恨边缘

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是爵士界最平易近人的人物之一:专辑《泛蓝调调》(Kind of Blue)在一堆无关爵士的专辑中卓荦超伦(图源:马文·科内尔/科比斯图库)

再无其他音乐类型如同爵士乐,能将观众分成如此迥乎不同的群体,为什么?为迎接全球爵士日,BBC文化栏目采访了一位爵士粉丝和一位不喜欢爵士的人,以探究人们对爵士乐的爱恨根源。

缘何心系爵士乐

麦克·霍巴特(Mike Hobart)是《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的爵士乐评论家。

第一次带给我很大冲击的音乐是摇滚。像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他们那一类歌曲。但是这类音乐带来的冲击力渐渐变得稀薄,能量也慢慢衰竭。后来,一个朋友给我放了《雷·查尔斯在纽波特》(Ray Charles at Newport)。我听了这张美国爵士音乐节演唱会的录音唱片后,又感受到了久违的冲击力。

当时是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还只是个伦敦北部长大的青少年。我聆听雷·查尔斯(Ray Charles)和玛姬·亨德里克斯(Margie Hendricks)在《夜晚恰好时分》(Night Time is the Right Time)哼唱祝酒词,倾听萨克斯风手“呆头”纽曼(‘Fathead’ Newman)播撒蓝调,我知道爵士乐就是我想要的。我“融入”了爵士乐:爵士乐赋予我生命和灵魂的感觉,注入我的脑子和身体里。

我对第一次参加的爵士乐现场演奏会依然记忆犹新,那是乐队领队汉弗莱·利特尔顿(Humphrey Lyttelton)在伦敦大牌俱乐部(the Marquee Club)的演奏会。演奏会的整个气氛令我如痴如醉。有人曾告诉我,音乐要么录于曲谱,要么铭记于心。然而在演奏会上,音乐家是音乐的主宰者,参与演奏过程,弥补了音乐自身的缺憾。随后,我意识到,这就是即兴演奏:最杰出的爵士美感芸萃一堂,在演奏的过程中营造自己的秩序。

这就是音乐的另一个伟大之处。音乐至今依然不懈追问秩序、混乱、排列和偶然的问题。然而即便爵士音乐家的即兴创作已成人们闲谈的基础内容,他们的即兴创作方式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一个迷。没人和朋友坐在酒吧里喝酒时,会只看曲谱。

为何爵士乐如此振奋人心?因为最好的音乐肆无忌惮,丰富多彩又不断创新。我无法想象再也无法聆听迈尔斯·戴维斯的全景挽歌《西班牙素描》(Sketches of Spain),或是不能体验《查尔斯·明格斯演奏查尔斯·明格斯》(Mingus Presents Mingus)中低音贝司和萨克斯管的激昂混响。两张唱片皆录制于1960年。我知道,未来十年内,我依然会乐此不倦地凝听萨克斯手卡米西·华盛顿(Kamasi Washington)五月五日即将发布的三碟专辑《史诗》(The Epic),在他如火热情和动感活力中沉醉。他的感谢列表里包括了爵士钢琴家迈科伊·泰纳(McCoy Tyner)和嘻哈音乐家莫斯·德夫(Mos Def),但一个月前我连听都没有听过卡米西·华盛顿这个名字。

每每人们认为爵士乐只存在于收音机中,我总是惊讶万分。但是看看主流节目中的伴奏音乐家,往往爵士乐曲名一如既往,出其不意地冒出来。没错,他们像大家一样讨生活。但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之处。他们从事别人都远离的事业,充实他们的爵士乐想法,同时他们的想法也丰富了流行乐(pop)、嘻哈乐(hip-hop)和节奏蓝调(R&B)。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