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影响
早在互联网出现前,大家就认为报纸及其随后的电视都会让纸质海报灭亡。政治性海报,电影海报和演出海报在近几十年都宣布阵亡。在大城市里出现了更多,而且会越来越多的电子屏。而海报似乎也精巧地在视觉景观中找到一席之地,提高自己的位置。
凯特琳·康德尔(Caitlin Condell)在纽约库珀·休伊特,史密森设计博物馆(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的绘画、印刷和图像设计部门担任助理。她现在协助策划一个展览,《海报如何运作》(How Posters Work),该展用了馆内4000份海报档案中的其中125个例子来阐释设计师是如何让他们产品的影响最大化的。
她不认为海报正濒临消亡。“大家非常担心海报的未来,但这没有必要,”她说。“海报景观的确在改变,我也认为有些绘画设计师确实已经把海报抛诸脑后,但对一些人来说海报始终是传递信息最有效的途径。”
康德尔提到一些激进运动比如“占领”(Occupy)——在使用社交媒体渠道的同时还大量使用海报——证明了海报在交流与传递信息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占领运动(The Occupy Movement)2011年至2012年间用海报跟群众传递信息
但她也对人们对海报所持有的“个人视觉经历”(personal visual experience)非常感兴趣,而且她认为这能解释它们长久以来受欢迎的原因。“在远处房子里的海报就应该要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当人们近看时,他们能够从中获取信息,”她说。“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你会最终参与其中,而且你能一开始就做出反应。”
看着库珀·休伊特的观众,她想到了人们对海报超越所处真实环境的反应。她看到人们对从未听说过的迷幻摇滚乐队海报感到无比兴奋,或者沉醉在写满他们完全看不懂的语言的海报里。“一张非常好的海报有跨越原始用途和目的的生命,”她说道。
她认为海报这种对观众想象力的诱发能够保障海报的未来,尽管传递信息和宣传产品这些海报的传统作用已经荡然无存。
“我认为它会成为一种与事物特别又私人的互动,而不是廉价、便捷又肮脏的沟通需求,”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