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文化要求妇女戴面纱?

作者:爱新闻 薛佳茵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8-07 16:56:05

为什么有些文化要求妇女戴面纱?

一位妇女身穿布卡(burqua,一种罩袍)等着为阿富汗(Afghanistan)2009年的总统选举投上自己的一票。

2009年,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在一场演讲中坦率称,“布卡不是宗教标志,而是屈从的标志。” 萨科齐郑重宣告,不论是来香榭丽大街购物的沙特游客,还是在街道上散步的穆斯林女子,任何在公共场所戴“布卡”都将被列入违法行为,因为法国不相信妇女应该“被禁锢”或“放弃自我”。

法国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西欧国家,在这里,面纱已经成了热门话题。就在一年前,法国当局否认一位戴面纱妇女的公民地位一事上了新闻头条。尽管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出生于法国,但当局声称,该妇女还没有很好的融入法国社会,因为她拒绝摘下她的面纱。这个话题在其它国家也引起了热议。英国的政治家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和杰克·斯特劳(Jack Straw)曾表示,面纱使妇女成了人群中的异类;埃及当局出于安全考量,禁止在大学里穿戴面纱;在美国,一名法官对一个小额诉讼案不予理会,因为原告拒绝拿掉她的面纱。

正如萨科齐的演说所指出的那样,对于一些人来说,很难想象,为什么有些妇女在有机会的时候竟不愿意立刻摘下自己的面纱。要求妇女穿戴布卡,只是塔利班用来恐吓阿富汗妇女的一种方式罢了;无法自由穿戴让妇女在公共领域变得非常被动。2001年,军队进入阿富汗对付塔利班之后,就有记者报道,许多妇女走上街头,摘掉了她们的面纱。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件事情使布卡成了长期压迫和危险政体的象征。

但,这并不是布卡唯一的象征意义。如今,这种服装的意义因人而异,实在很难从中找出它的真正含义或目的。对于萨科齐这样的人来说,面纱就是非人道的监狱,将妇女贬为二级市民。对于其他人来说,面纱不仅是一种荣誉徽章,也是谦逊和虔敬的象征。有人也可能将面纱看作对西方价值观的拒绝、是危险的亚文化群的统一制服。然而,一些戴面纱的人坚持,萨科齐发出的这类禁令是在质疑、压制及侮辱宗教自由。

那么,面纱的确切涵义究竟是什么?

面纱的称谓

面纱的历史太绵长,它的源头根本无从查起。虽然穆斯林妇女与面纱联系紧密,但,实际上,面纱的利用史可追溯到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面纱最开始可能是作为一种特权的象征出现的;妇女们不需要戴着面纱劳动,因为她们不用担心穿着的实用性。

在我们进一步深入之前,有必要停下来,先把一些用词区分清楚。在西方,往往所有的面纱和头巾都被归为“布卡”,但该词实际上只应用于一小类服装。在阿富汗,布卡这个词主要用来描绘一种覆盖全身的宽大外衣,穿者整个脸都被严严实实的包在衣服里,可能只露出两只眼睛。也有一种覆盖全身,但允许露脸的宽大外衣,比如沙特阿拉伯的长袍(abaya )以及伊朗的卡多尔(chador,穆斯林妇女穿的一种黑色罩袍)。这两个国家都要求妇女遮住自己的身体。

希贾布(Hijab)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各种头巾和围巾都可以称为希贾布。这类围巾可以搭配长袍一起穿,也可以单独穿戴。尼卡布(niqab)是面纱,可以和希贾布一起穿,全身上下只露出一双眼睛。所以,面纱话题的两个中心用词是布卡和尼卡布,这两种面纱都覆及面部。

尽管希贾布指的是穆斯林妇女穿戴的各种头巾和围巾,但该词也涉及妇女最初戴围巾的原因。在阿拉伯地区,希贾布意味着障碍和分割,但对于伊斯兰教来说,它也指向谦逊与自律的原则。信徒们相信,这正是先知穆罕默德(the Prophet Muhammad)提倡的生活方式。《可兰经》(Quran)里确实号召人们保持谦逊,但由于隐藏在这些面纱背后的诸多故事,这些用词的真正涵义究竟是什么,学者们各执一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