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 尽在指尖

作者:爱新闻 李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8-14 14:53:52

* * *

对于“互联网”来说,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从互联网的历史来看待不同国家的网络结构,很明显,网络和编码的构造,以及组成互联网的人群都在一刻不停地发展。

迄今为止,围绕这一话题,戴维·温伯格(David Weinberger)提出了一个叫做“建筑论”(Argument from Architecture)的观点,意思是植入网络技术特征中的价值可能会引起某些社会规范的形成。他写道,这些价值包括“具备信息的公开获取渠道,享有阅读与发布的民主与自由,建立想法和商业的公开市场,以及……与对手间自下而上地开展合作”。

有人认为,这些规范对整个社会具有后续影响,而且应该会产生一定的干预效果,从而不断完善“互联网是什么”这一概念。众所周知,《通信礼仪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230条,就以助长这些“建筑”价值的方式赋予了网络平台法律豁免权。

拒绝分享链接和拒绝点击都颠覆了一个看法,即网络技术会使某些规范成为必然。与之相反,这些选择似乎肯定了一个信念,即用户和平台的道德规范能够且必须约束网络的开放结构,反之则不然。至少,现行的无处不在的广告学经济需要在用户、道德观和网络平台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拒绝分享链接体现了个人用户有道德义务去限制信息的开放获取,因为不这么做,就会给不道德行为提供经济效益。从这方面来讲,这种行为不认为所有内容都是平等的,或都是为了做好引述,而认为内容的产生方式在道德上十分重要。

拒绝点击和使用不作为的平台则体现了一种道德原则,即平台有责任限制这一开放并不断发展的思想市场,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会造成社会危害。有人认为,网络平台的意图是完全“中立”的。从某种角度来看,拒绝点击这一做法完全摈弃了这种观点,认为网络平台有义务通过其影响力,对社区进行积极治理。

拒绝分享链接和点击是围绕个体问题做出的独立行为,而不是因为道德关注而产生的集体行为。但它们却有助于让道德直觉付诸行动,也促进了一些工具的发明。就像不加链网站允许用户分享信息但不会触发后续利益——增加网站的搜索排名——一样,屏蔽机器人(The Block Bot)能将参与骚扰行为的用户聚集起来,由此就能很容易地在Twitter上将其屏蔽。

而网络规范,可能也体现在我们对现有工具的使用中。广告拦截器正作为一种防止广告骚扰和侵犯隐私的工具进行销售。在这个每点一次鼠标都要十分谨慎的世界,它作为一种道德行为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我们可以想象,将来这种工具会发生改变,用户可以进行设置,只有那些符合用户设置的、道德规约的网站才能显示广告。

目前,我们尚不清楚道德关注的做法究竟在国内外普及到了什么程度。但不管怎么说,随着这些小小举动的扩散,它们会散播对未来美好愿景的种子。这些美好愿景中,涵盖着我们应当优先考虑的事项,涵盖着网络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必会重塑我们的网络社交生活。

网络道德 尽在指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