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门》:从好莱坞“灾难片”到“神作”

作者:爱新闻 张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2-03 14:48:17

克里斯托弗森也持同样的看法:“我敢说米开朗基罗很重视自己的作品。我敢说毕加索也同样重视自己的作品。任何人相信着自己艺术眼光的人 — — 我敢打赌他们都把自己的作品视为珍宝。我可能没他们那么重视!但我很高兴能和重视自己作品的人一起工作!”

批评家们却不以为然。电影拍摄完毕西米洛便着手编辑超过 100 万英尺的电影片段,将其剪辑为合同指定的时长两到三小时的电影。西米诺把自己关进了剪辑室,不休不眠工作了几天,终于在 1980年11月18日——电影的纽约首映前及时完成了剪辑。但这部电影时长却将近四个小时 — — 首映的时候感觉更长。

布里吉斯记得观众们迷惑的陷入了沉默。“我们耗尽心血,”他做了个鬼脸,“呃,结果却这么糟糕。”更糟糕的是在第二天早晨的报纸里评论家把电影批成自命不凡、晦涩难懂、情节曲折而极度奢侈的惨败之作。文森特•坎比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里敲响了电影的丧钟。“《天堂之门》失败得一塌糊涂,”他写道,“你可能会怀疑西米洛先生为了获得《越战猎鹿人》的成功,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现在魔鬼来了要取走他的魂魄。”

屈服妥协

西米洛饱受恶评,精疲力竭,他在这个错误的时机选择了妥协。在他的请求之下,联美影业从电影院收回了电影,这样他就能够把电影剪辑成观赏性更强的两个半小时,电影在第二年春季重新上映。此举固然可敬,但它给了《纽约时报》评论家继续嘲笑《天堂之门》的理由。这部电影在美国票房收入仅 350万美元 ,羞辱之声不绝于耳。

西米洛的声誉一落千丈。泛美影业卖掉了联美影业,关掉了这家公司。人们指责《天堂之门》结束了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随心所欲的光辉岁月,迎来了 20世纪80年代的商业大片。十年后,《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超预算的消息爆出时,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的西部巨制被戏称“凯文之门”。西米洛曾经的骄傲和喜悦通通沦为笑柄。

《天堂之门》:从好莱坞“灾难片”到“神作”

 《天堂之门》耗资巨大票房惨淡,但《割喉岛》、《第十三个战士》(The 13th Warrior)和《异星战场》(John Carter)(Cutthroat Island)等电影损失更为惨重(图:雷克斯图片社)

但西米诺也许会笑到最后。原版《天堂之门》1982年在英国上映时广受好评。三十年后,西米诺携修复调整后的新版《天堂之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一举获得了更高的呼声。现在看来坎比和他的批评家同僚显得滑稽可笑,因为《天堂之门》是如此的壮丽宏伟。

当然它还是有缺陷的。最后之战的攻城器械有种梅尔•布鲁克斯(Mel Brooks)式的愚蠢,克里斯托弗森和沃肯之间应当刻画出来的情谊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但《天堂之门》大部分片段都是如此的壮丽宏伟,难以想象会有人谴责其为“不合格的灾难之作”。在1980年被批作浪费和多余的画面 — — 哈佛上的华尔兹舞曲,众人齐溜冰 — — 都美得让人叹为观止。

也许这是因为西米诺遥遥走在了时代的前端。对于现在能够连续 10小时看 HBO制作的电视剧的观众而言,《天堂之门》的长度算不上什么问题,但对于1980年期待着喧闹激情的西部大片的观众而言则不然。今天看来,《天堂之门》所关注的政治问题又是惊人的与时俱进。排成长队的移民在平原上艰难跋涉,把东西塞进手提箱和四轮马车里,这些画面都让人想起了叙利亚难民的照片。在听到家畜饲养者协会的人把这些移民谴责为“小偷和无政府主义者......一群无知,低等的穷光蛋”时,我们会联想编剧在戏仿唐纳德• 特朗普(Donald Trump)的一些制造分裂的言论。

虽然《天堂之门》在 1980年备受冷落,但它在 2015年却是最贴近时事话题的佳作。

原文选自:BBC

《天堂之门》:从好莱坞“灾难片”到“神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