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雾霾浓重到走路时看不到自己的双脚,厚到能阳光阻挡,杀伤力大到刺痛你的眼睛,让你呼吸不畅气喘吁吁。
这或许听起来像是世纪末日梦魇中的景象,但是在1952年12月5日,这可怕的一幕成为了伦敦市民的现实。仅是那一天的雾霾就导致数千人死亡,也推动了我们对待空气污染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对夫妇在1953年11月行走在伦敦大街上,在伦敦大雾霾事件之后近一年,出门依然需要口罩(来源:蒙特•富瑞克)
12月5日那天,天气晴朗,因为寒冷,伦敦人都围着煤炉取暖。一般情况下,煤烟会在进入大气后消散。但伦敦上空的高压系统造成了逆温现象,地面以上1000英尺高度的温度要高于地面温度,这将污染气体压低到了近地面,形成了带有硫磺气味的有毒雾霾,并在之后的五天里一直笼罩着英国首都伦敦。
在天气好转,雾霾消散之前,已经有数千人丧生。政府估算当时的死亡人数为4000人,这一数字超过了战时任一件事件造成的平民死亡人数。而且,最近的研究显示,伦敦大烟雾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达1.2万人。
“必要的恶魔”
尽管“黄色浓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雾霾,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英国大城市不可避免的特征,但1952年的大烟雾事件却是最严重的一次。
大烟雾事件也标志着某种转变点的到来。那时,人们都认为雾霾是“必要的恶魔”。“英国依靠煤来供暖的城市已经忍受雾霾一百多年了,这样能换来就业岗位和家庭舒适,”环境历史学家史蒂芬•莫斯利博士表示。有些人甚至还称赞大气污染是英国工业生产力的有形指标。
尽管公众要求处理这一问题的呼声与日俱增,政府的反应却十分迟钝。最初政府甚至声称12月份的高死亡率原因在于流感的爆发。七个月之后,英国政府才最终下令进行调查。
四年之后的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开始实施生效,该法案禁止在英国境内的“烟雾控制区”内燃烧污染燃料。
图中是1954年的巴特西发电站( Battersea Power Station),这座发电站曾经年煤耗超过100万吨(来源:蒙特•富瑞克)
这的确是部革命性的法案,它代表着环境保护领域重大的全球性里程碑。英国公共卫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曾经即将灭绝的植物和动物种群又在50年代开始繁荣起来。大不列颠城市中雄伟的建筑不再被掩盖在厚厚的煤灰和尘垢之下。之后,其他工业化国家都受到鼓舞,相继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