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脸书用户的过逝人数会超越在世人数。到那时,对于还留存于世的人来说,追忆逝去之人的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杰基姑妈去世后的一天,我发现她曾在送我的莎士比亚文集扉页上题过一段话。她写道:“我知道文字对你来说有多么重要,因此送你这本书作为礼物。”
一如既往爱你的,杰基姑妈
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打开笔记本电脑,进入她的脸书主页,翻看她过去的照片,阅读她诙谐的文字推送,想象她用粗硬的巴尔的摩式口音读出这些字,希望它们会给我些许安慰。她的脸书头条推送是她的孩子发布的视频,里面是两只大象在水中玩耍(杰基姑妈非常喜爱大象,家里有成千上万件算不上精美的大象手工艺术品)。页面下方是她以前学生的致敬,还有家人发布的讣告。
鼠标又滚动到上方。脸书是这么介绍杰基姑妈的:于弗罗斯特堡州立大学(Frostburg State University)修读英语教育,曾任巴尔的摩市(Baltimore City)中小学英语部主任,现在巴尔的摩生活。
生活?我有些晃神。可是她已不在任何地方生活了。她已经走了。
但是如果你碰巧在脸书上看到杰基姑妈的资料,却没下拉到讣告栏,就不会知道。
过世的脸书用户数量在快速增加:目前已达三千万人次,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图片来源:Alamy)
我想起了那个夜晚,杰基姑妈浑身插满仪器与导管,家人与我守护病床前,看着她的生命一点点流逝。
注视着那样的场景给人一种陌生怪异的感受。你爱的人她就在那儿,你与她说话、握她的手,感谢她从前的陪伴;你看着绿色曲线跳动得越来越慢,然后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另一方面,有一台机器却延续了她的生命,那就是某个保留她思想、记忆与人际关系的远程计算机服务器。
显然,数字科技不可能延续人的躯体,但它们的确做到了某些方面的延续。在网络上,人们会觉得你就像活着一样。
我们能一直存在于虚拟空间中,这会改变我们死亡的方式吗?对那些会在我们走后悲痛哀悼的人来说,这又代表着什么?
我们也许会死去,但却继续在虚拟世界中出席(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已过世的脸书用户数量飞速增加。截至2012年,也就是脸书建立短短8年后,就有三千万脸书用户去世,这个数字还会不断上升。有人预估,全球每天有8000名脸书用户死亡。
到了某一天,已逝的脸书用户会比活着的用户还多。那时,脸书就会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座不断有亡者进驻的“墓园”。
许多脸书资料会注明用户已经去世,他们会被“铭记”。已逝用户的资料会以“追忆”一词标记,不再出现在公众页面,比如“你可能熟悉的人”或者好友生日提醒页面。
但并不是所有去世的脸书用户都会被列入“铭记”范畴。
我的大学室友凯里(Kerry)几年前自杀了。他的妻子、家人还有朋友会定期更新他的主页,这么一来,凯里的个人资料仍会占据我的好友信息页面。
凯里还是杰基姑妈都没有被“铭记”,这意味着有意无意进入他们主页的用户并不知道他们的死亡。他们在网络上的身份会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