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因“好事过头”而经受宿醉折磨,或因一个笑话而“忍俊不禁”? 由此可见,如今,莎士比亚仍具有广泛影响。
约瑟夫·费因斯(Joseph Fiennes)在1998年电影《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中饰演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
2016年4月23日:这一天,是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这位诗人的遗赠如今依旧对世界影响巨大,他对英语的影响也丝毫没有减弱之势。
即使是那些因为在学校学过莎翁悲剧集而不想再听到他名字的人,也必须承认,莎士比亚的影响仍然存在,莎士比亚仍未过时。他的戏剧仍被人们广泛认为是世界戏剧的巅峰,他对语言的自如运用仍旧让人印象深刻,并能启迪人心。
最近,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在伦敦的舞台上挑战了公认最富挑战性的莎翁角色——哈姆雷特。而迈克尔·法斯宾德(Michael Fassbender)在去年上映的原著改编电影《麦克白》(Macbeth)中的表现则是毁誉参半。
本月,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英国全国上下都在计划着大范围、多种类的活动,活动从舞台剧、向经典致敬音乐会,衍生到了电视节目,以及期刊杂志。
莎翁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绝不可忽视。不管你爱不爱《奥赛罗》(Othello),喜不喜欢《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或者干脆说自己“不读莎士比亚”,出自莎翁笔下的无数词句,如今却仍被人们广泛使用着。
你是否曾因“好事过头”(too much of a good thing)而经受宿醉折磨,或者生气地自言自语“看在上帝的份上”(for goodness sake)?又或者,你因为朋友讲了一个超好笑的笑话而“忍俊不禁”(in stitches),抑或因为邻居吵闹的夜趴而“彻夜未眠”(not sleep one wink)?
我们并不确定,这些词和短语是否出自莎翁之手,抑或在当时早已存在,并被广泛流传使用了。但不管怎样,我们往往是在他的戏剧里第一次看到的这些词和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