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不睡艺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26 17:08:35

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理解这种思维呢?其实,线索就在日文中打瞌睡一词“inemuri”的构成。在“inemuri”中,“i”的意思为“在场、出席”,而“nemuri”的意思则为“睡觉”。我认为,欧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关于“社会场合参与度”的概念,将非常有助于我们去领悟“打瞌睡”的社会重要性,以及关于“打瞌睡”的一些规则。通过我们的肢体语言以及言语表达,我们或多或少地都参与到了我们所处的环境之中。虽然我们处于具体环境之中,不过我们有能力,根据参与度的不同,去分配我们的注意力。

在这个背景下,“打瞌睡”就可以看作是一种低参与度的表现。就跟人们做白日梦一般,人们可以放任“打瞌睡”这种行为的发生,只要该行为不会干扰到当下正在进行的社会活动即可。就算打瞌睡的人已经心不在焉了,他们也必须在需要他们发光发热时,能够“元神归位”才行。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通过身体动作、肢体语言、衣着搭配等,去维持他们正在融入、正在提高参与度的形象。

日本人的“不睡艺术”

商人们常会说他们受到了“睡魔的攻击”(图源:阿德里安·斯托里(Adrian Storey)/Uchujin图片)

在工作场合打瞌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则上,人们应该要积极和专心对待工作,在工作时睡觉会产生一种无精打采、消极怠工的形象。然而,在工作中睡觉,也被人们认为是因为工作劳累而引起的。会议时间总是很长,内容也不过是听工作报告,因此打瞌睡也是情有可原。在会议上,“出工”比“出力”更为人所看重。就如我的一个项目合作人告诉我的一般:“我们日本人有着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

在日本,勤奋是一种被广泛推崇的良好道德品质。人们的勤奋往往通过长时间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尽心尽力来体现。比方说,有人不顾身体上的劳累或疾病,坚持参加会议,以此来展现一种勤奋、负责、不惜牺牲的精神。通过克服身体上的虚弱和需求,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同时这个人也会充满着正能量。这样的一个人会被他人认为是可靠之人,也会被他人所推崇。尽管,到了最后他们可能因为劳累或生病等一些原因打起了瞌睡,人们也会原谅他们,为他们开脱,说他们是受了“睡魔的袭击”。

除了勤奋以外,谦虚也是广受推崇的一种美德,因此人们也不可能大肆赞扬自己的勤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需要一些微妙渐进的方式,让社会认可自身的勤奋。人们常常把生病和劳累,看成是先前勤奋工作带来的后果。同样,人们也会利用打瞌睡,甚至是闭目假装打瞌睡,来让别人觉得自己之前在努力工作,且现在仍有能力和品格来控制好自己。

综上所述,日本人所习惯的打瞌睡并不一定是懒惰的一种象征。相反,打瞌睡是日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点:为了保持日常工作中的上佳表现,人们常常会在工作中稍微走走神打打瞌睡。所以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日本人既“不睡觉”,也不“打盹”,他们只“打瞌睡”。“打瞌睡”有着很深的涵义。

译者:刘鸣 编辑:钦君

原文选自:BBC

日本人的“不睡艺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