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马穆鲁克、帖木尔和莫卧儿的伟大军队也曾从这同一路上走过,帮助建立了伟大的次大陆帝国,即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印度。
而且,正如这些移民潮改变了印度,他们也改变了印度美食炸馅角。
最初,它变得没有原来那么精致了。
当它传到现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地方时,用普什佩什·潘特(Pushpesh Pant)教授(世界级印度食品专家之一)的话来说,变成了“粗陋的农家菜”。
这种宫廷珍品此时是一种高热量的主食,它的分量变得更大更丰盛——牧羊人会在放牧时随身携带。
它保留了其独特的形状和油炸烹饪方法,但不再加入外国坚果和水果了——咸味面团的馅此时变成了切碎的山羊肉或羔羊肉,再加上洋葱,只用盐来调味。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炸馅角越过冰冷的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次大陆。
炸馅角一路上的发展变化解释了为什么潘特教授会把炸馅角称为最终的“融合菜”——文化最终融合的产物。
关注卡路里的人更喜欢烤炸馅角
“我认为,炸馅角能让你知道,我们是怎么理解烹饪和其他方面的影响的,”他说,“以及印度是如何接受它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和环境来适应他们,并对它们进行彻底改造的。”
在印度,炸馅角一度被大家认可,并开始适应当地人的口味,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快餐。
印度人引入了当地香料——在炸馅角中添加了香菜、胡椒、葛缕子籽、生姜等,不断迎合当地的口味。
馅料同样发生了改变,蔬菜馅经常会取代肉馅。
后来的现代印度炸馅角又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剧变(新大陆的发现)的产物,它还成为了其他更新颖食物的载体。
现在,大多数炸馅角都是土豆馅,用青辣椒调味,这种原料是16世纪才由葡萄牙商人从新大陆引进的。
而从那以来,炸馅角继续发展。
印度各地的炸馅角各有不同。
炸馅角在印度各地区都有所不同,甚至每家店的炸馅角都不一样,因为厨师要争夺顾客的生意。
有时炸馅角很大,一个油酥面壳里包了一顿饭的量。
在其他地方,它们已经重新成为一种宫廷佳肴——在婚礼和新潮的德里宴会中,炸馅角充当了鸡尾酒小吃。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图塔(Ibn Batuta)将装满了肉末和豌豆的极薄的油酥面团描述为14世纪德里皇帝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Mohammad bin Tughlaq)宫廷豪华宴会专供,而如今,它依旧在印度海得拉巴以方形炸肉馅包的方式继续流传。
与此同时,在印度旁遮普,如果不加入新鲜的印度奶酪(paneer),炸馅角就不算完成——尽管在印度其他地方,这被认为是一种缺陷。
目前,并非所有的炸馅角都是咸味的——至少有一家德里餐厅提供美味的巧克力炸馅角。
就连烹饪技术都各有不同。
经典的炸馅角仍是炸至酥脆,变成金黄色,但有时你也可以找到出于卡路里考虑的烤炸馅角。
潘特教授说,有些厨师在尝试做出“蒸馅角”,但他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他认为,如果没有油,根本就无法体现炸馅角的味道。
当然,炸馅角的旅程并没有在印度结束。它在那里经过了数百年的改良后,重新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