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也走入了法庭。小岛一郎(Ichiro Oshima)是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Dentsu)的员工,他因不堪长达几个月的过度工作而自杀,随后,其家属将公司告上了法庭。
这场法律纠纷引起了广泛关注,小岛一郎家属的律师成功地力证了两个事实:抑郁症可以由环境造成,比如过劳工作,而不是像电通公司争辩的那样——抑郁症仅仅与基因遗传有关。律师反驳称,日本向来流行的说法——自杀是一种主观蓄意,乃至高贵的行为,是缺乏证据的。
日本的领导人们被惹恼了。心理疾病已经从一个家庭的羞耻秘密变成了工人运动的焦点。曾经日本女人“免费卖笑”,给顾客献殷勤,带给他们习以为常的愉悦感。但如今这被称为了情感劳动(affective labour,管理自己的情感来建立一种公众可见的表情和身体展示,从而获得报酬的一种劳动方式):属于情感或者心理的贿赂。
2006年日本通过了一部遏制自杀的法案,旨在降低自杀率,同时宣称自杀属于社会性问题,而非私人问题。
2015年后,日本开始对员工进行工作压力调查。员工们会做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压力的原因和症状,医生和护士会评估调查问卷,来确定需要药物治疗的人群,评估结果对雇主保密。政府规定,员工规模超过50个的公司都必须开展压力调查,同时也鼓励小企业们采取同样的调查。
随着公众的广泛热议,医学证据的日益充分,名人的现身说法,劳工措施的不断改进,现在的日本真的“确信”抑郁症的存在了吗?
或许是,又或许不是。有证据显示,情况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抑郁缺勤甚至辞职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氛围已给留下来的员工带来了严重的悲观情绪。现在甚至有人质疑那些抑郁员工的诊断结果是否真实。
一些患抑郁症的日本人发现,尽管公众对抑郁症的广泛认识令他们感到宽慰,但是一些愤世嫉俗的言论仍阻碍着他们回职,有的言论认为他们是在假装抑郁,借机偷闲获取玩乐的时间。
“心灵感冒”运动的局限性此时就显现出来了。在那时,它造成了普通感冒和抑郁症之间的误解,因此被人诟病。虽然如此,日本抑郁症的发展史向人们展示了,某些生理和心理疾病是如何与更广泛的文化态度紧密联系的——比如工作和对他人的责任感。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最终变成了一项复杂难解的任务。
没有人比岛栖更清楚这一点。他现在仍与从前一样,要同时与自身的抑郁症和人们对此的误解做斗争。这是他决定创造眼前这些漫画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为何他的漫画能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理解与共鸣,不管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对他来说,这算是“漫画治疗”——不管有没有得抑郁症,漫画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这种病症。
原文作者:克里斯托弗·哈丁(Christopher Harding)
译者:冯露
编辑:钦君
原文选自: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