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人热衷于涂色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0-21 14:59:12

还有一个例子是学前智多星(Preschool Mastermind),它是在布鲁克林为成人设计的一系列学前班课程。这些课程每周一次,参加该课程的人可以在课上用胶水制作手工艺,也可以小憩或者画画。这些课程售价从333美元至999美元不等。课程创始人米歇尔·琼尼·拉布德斯(Michelle Joni Lapidos)在邮件中对我写道:“玩耍能让人身心健康。没有在玩耍中长大的人会成为连环杀手。”

虽然这种说法未必准确,但它跟一项实际研究类似。1966年,精神医学专家斯图尔特·布朗(Stuart Brown)调查了美国德克萨斯州臭名昭著的杀人魔查尔斯·惠特曼(Charles Whitman)的背景。布朗发现惠特曼童年时根本没有机会玩耍。布朗随后又选取26名连环杀手进行研究,他发现90%的连环杀手童年都没有娱乐玩耍时间。(不过,90%的人童年都遭受过身体虐待。)布朗再接再励,在2006年发现National Institute for Play主张任何年龄段的人都需要玩耍。布朗在他《就是要玩:告诉你玩乐如何形塑大脑、开发想象力、激活灵魂》(Play: How It Shapes the Brain, Opens the Imagination, and Invigorates the Soul,2010)一书中写道:例如,CEO劳拉酷爱玩乐,她喜欢的骑马和一些其它玩乐已经波及到她的家庭和工作。类似这样的轶事已有心理研究的支持。布朗的书里总结了他四十来逾6000多种“玩乐历史”。其中一篇关于成人玩耍的文章今年早些时候刊登在《美国游戏杂志》( American Journal of Play)上,引用了一项关于玩耍的研究结果,它指出玩耍与学术、生育成功、减压和工作中的创意大有联系。

这些类似研究在市场宣传中很可能走极端,尽管还没有到“玩耍可以防止谋杀”的程度。我们发现,在成人涂色书中,“治疗”一词频繁出现在书的标题之中。例如,多佛出版商《创意港湾》系列的宣传语是“逃离纷扰世界、治愈心灵,激发灵感创意、品味艺术。”哈佛医学院精神病专家苏珊·琳恩(Susan Linn)告诉我,尽管涂色能让人心情平和、愉悦,这些涂色书市场定位为治愈性玩耍,有时仅仅达到了趣味性的要求。她告诉我,“他们将用户控于股掌之中。”涂色可能有助于放松,不过比起自己从头开始涂鸦,涂色更具引导性也更具限制性。

《美国非理性时代》(The Age of American Unreason)的作者苏珊·贾可比(Susan Jacoby)对这种现象更是持怀疑态度。她说道,“《圣经》中有一段话,‘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涂色书是文化变革的人为产物。而且这样的文化变革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贾可比认为,沉溺于逃避现实的幻想如涂色书、野营、学前教育的成年人,是为了回归到安全模式,避免面对他们周围的世界。她说道,“我认为,整个青少年文学的流行是一种倒退,人们倾向于做不需努力的事情。”同时,贾可比也暗示,经济大萧条可能促成了这样的文化转变,20多岁的人因为找不到工作,经受了心理创伤,只能重回童年的家中,而并未成长成为成熟的成年人。

事实上,有人曾将美国经济衰退视为发展娱乐活动的机会。1982年,在美国70年代能源危机之后,呼啦圈制造商惠姆奥(Wham-O)尝试将薄荷香味的呼啦圈引入市场。惠姆奥公司在1958年就曾研发了这款呼啦圈。公司的一位副总裁在发布薄荷味呼啦圈时说道,“惠姆奥公司一直认为,当世界秩序比较混乱,人们生活不开心时,像薄荷香味呼啦圈这样的产品能让人忘记一切,或许会让人们疯狂地转一分钟呼啦圈或是同时转两个呼啦圈。”

不过,惠姆奥公司的薄荷味呼啦圈失败了,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薄荷味的失败是由于美国经济开始好转。如果经济好转进程缓慢的话,成人涂色书在美国又将是另一番命运了。8月2日,多佛出版社将邀请各个年龄段的涂色爱好者参加首届国际涂色书日。之后,10月份,班唐图书出版社(Bantam Books)将发布以《权利的游戏》为主题的涂色书。此外,乔安娜·巴斯福德的第三部作品《迷失海洋》(The Lost Ocean: An Underwater Adventure and Coloring Book)也将在10月发售。乔汉娜告诉我,“每个人都可以涂色,它能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下释放我们的创造力。”

原文选自:纽约客

译者:刘秀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