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上“预录笑声”的前世今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1-16 16:59:40

荧屏上“预录笑声”的前世今生

詹妮弗·阿姆斯特朗(Jennifer Keishin Armstrong)表示,预录笑声(又名“背景笑声”)的发展历程,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电视工作者是如何取悦观众的。

查理·道格拉斯(Charley Douglass)曾在电视时代早期担任过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音效师。

曾经,他并不喜欢自己在电视节目录制时听到的笑声,尤其讨厌笑声出现的时机不对、音量太大或持续时间过长等情况。所以他向率先运用预录笑声的电台工作人员取经,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平·克劳斯贝(Bing Crosby),他会提前录制好自己的节目,让音效师在剪辑过程中能有时间添加或删减笑声。

荧屏上“预录笑声”的前世今生

《我爱露西》拍摄时现场有观众,制作者运用多台摄像机拍摄,过程就像是演出戏剧——笑声也得以与剧情同步。(图源: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道格拉斯依葫芦画瓢,将这项技术带回CBS进行实践,开始按照他想要达到的效果,酌情给节目添加或删减笑声,而非仅靠录制观众的现场笑声。不久,他接到任务,造一台专门存储录制笑声音轨的机器(据考证,这些主要是在雷德·斯克尔顿秀(The Red Skelton Show)间歇录制的),并于1950年在汉克·麦丘恩秀(The Hank McCune Show)上首次运用,成为了行业标杆。

背景笑声是我所知对公众智慧的最大侮辱。—— 大卫·尼文

“笑声音轨”,这一概念通过当时的媒体迅速传播开来,但马上引来了不少争议,这些争议一直持续至今。1955年,演员兼制作人大卫·尼文(David Niven)曾在的一次访谈中忿忿不平地说道:“预录笑声是我所知道的对公众智商的一种最大的侮辱,它绝对不能代表节目现场的任何观众。”但是电视制片人仍然坚信,节目当中加入一些观众反应会使观看体验更加接地气,毕竟大部分人主要的娱乐方式仍然是到剧场看演出或到影院看电影,这两种娱乐方式下,都会有人陪你一起笑。1955年,美国音乐杂志《公告板》(Billboard)曾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概括电视制作人对“罐头笑声”的矛盾态度:“电视制作主管贝比·昂格尔(Babe Unger)憎恶背景笑声,却也认为《埃迪·坎特喜剧剧院》(Eddie Cantor Comedy Theater)需要有观众的回应,毕竟看电视的人还是希望有现场观众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