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手势V
最富成效的宣传行动便是“胜利手势V”( V for Victory),这是BBC于1941年7月发起的一项行动。韦尔奇解释道,“这一灵感来自前比利时司法部、BBC在比利时的法语广播频道的总负责人维克托·拉弗莱(Victor de Laveleye)。因为字母V是法语单词胜利(Victoire)的首字母,是佛兰德语和荷兰语单词自由(vrijheid)的首字母,也是英语单词胜利(Victory)的首字母。自然,V就成为了各国团结的一个标志,于是维克托敦促国人使用字母V作为团结的象征。”该项行动号召听众,在纳粹占领的欧洲任何他们所能及的地方,“用涂鸦字母V的方式来展现对其他盟国的支持”。
世界通用语
字母V的摩斯电码(点-点-点-横)似乎也正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前四个音符,于是BBC欧洲服务的道格拉斯·里奇(Douglas Ritchie)把这首歌曲作为了他广播节目的主题曲。韦尔奇写道:“听众开始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这一电码,以此作为抵抗的象征。在被占领的欧洲地区,人们涂画V字标志,敲打V的摩斯电码,以此表达他们的团结。”韦尔奇表示,虽然口号针对的是被占领的国家,“这一行动却是在英国发起的。1941年7月19日,温斯顿·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在某次演讲当中赞许地提到了这次行动,提到这一点时,他也用了这个V字手势。”
幽默宣传
韦尔奇写道,一战期间,政府主要仰仗于“聚焦敌人恶劣行径的暴力宣传,特别是德国士兵在许多平民身上犯下的恶劣行径”,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在国际战争时期,英国公众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故事被捏造或夸大了。”因此,在发动“愤怒行动”强调纳粹的种种暴行之后,英国政府另辟蹊径,用讽刺的形式来打击敌人:“在二战中,英国的舆论引导大体都是这种特点,以幽默的方式灭掉敌人的威风。”韦尔奇引用了一些喜剧广播节目,如汤米·汉德里(Tommy Handley)的《又是那个人》( Its That Man Again,ITMA),汉德里在其中是蠢人办公室(Office of Twerps)里恼怒与神秘部的部长(the Minister for Aggravation and Mysteries)。“这档节目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因为它刺破了浮华……节目的角色与众不同,他们口中的台词也深入了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