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接受你的无知
真相就是,人们宁愿把头埋在沙子里逃避现实,也不愿相信那些质疑既存信念的证据,哪怕铁证如山。许多人都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胜于常人。他们手中那看似无所不知的智能手机,更是加剧了这一现状。于是,对于与自身观点相背的信息,我们往往拒不接受;而对于那些与原本的预想相符合的信息,我们却又缺乏批判精神。
4 跳出小圈子
人总是喜欢与政见相似的人们待在一起,这也影响了我们的各种日常决定,从住在哪里,到跟谁结婚。正如扎日娅·哥维特(Zaria Gorvett)在解释“群体极化”现象(group polarisation)时说的那样,人们会很自然地复制周围人的观点,无论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邻居,还是虚拟世界里的网友。所以,试着去和观点不同的人交流吧,去了解一些你平常不会接触的新闻资源。你可能还会惊讶地发现一些信息,它们或许能推翻你眼中理所当然的事实。
5 保有好奇心
单凭智商与教育是无法避免偏见的,你还得有好奇心。心理学家汤姆·斯塔福德(Tom Stafford)曾指出,好奇心能让我们受益匪浅。只靠教育是无法阻止极化思维的,你还得有好奇心。好奇心更强的人在看待科学证据上,往往会更平衡,更理性。因此他们也就不容易被现有的思想所蒙蔽。
6 多从对立面思考
我们有这么一个心理误区——总会格外注意那些能够验证内心已有判断的证据。这个技巧来自一篇非常优秀的心理学论文,同样能让你获益良多。斯塔福德在文章中描述了一个实验。参与者要读一篇关于死刑的文章,指示如下:问问你自己,如果同样的一项研究从完全相反的角度进行剖析后,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你是否也会随之反向思考,产生另一种见解?
比方说,某篇文章的数据显示,死刑可以降低谋杀率。参与者们就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设想“死刑会提升谋杀率”。这种办法能减少参与者的成见,降低他们对与自己所持意见相左看法的抵触,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从而让他们变成更客观、全面、稳重的人。
链接:为什么人们总是不听劝?
原文节选自:BBC
(编译:王璐瑶,编辑: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