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诞生记:50家投资方“逃跑”

来源:凤凰网
2017-04-05 15:18:43

谁也没有想到,新一轮的反腐讨论是由一部内地电视剧引起的。

自3月28日在《湖南卫视》开播已来,《人民的名义》这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当代检察题材反腐电视剧,竟然成为今年第一部被全民讨论的电视剧。

因为题材的特殊性、敏感性,加上部分反腐剧的粗制滥造,反腐剧自2004年开始经历了长达十三年的“淡出期”。

《人民的名义》从一开始就打出了“十三年来第一部被解封的反腐剧”的口号,“直面当代中国官场大面积坍塌的腐败现象”,“直接捅到副国级”,在十九大临近,反腐成为主旋律的当下,这样一部根正苗红,(听上去)尺度惊人的剧,来得正是时候。

“国家已经提高到不反腐要亡党、亡国这个高度来看待这个事了。这种时候有什么作品能比描写反腐这个更能抓住人心。”导演李路告诉《三声》。

《人民的名义》诞生记:50家投资方“逃跑”

  《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中)

投政府所好,蹭“政治热点”的影视作品有很多,但这类政治意图明显的作品往往得不到市场和观众认可。《人民的名义》目前豆瓣评分却高达8.8分,导演李路和编剧周梅森也在采访中一遍遍强调在创作上下的功夫。

《人民的名义》主宣传海报上的主演有17位,没有一线电影明星,没有小鲜肉,甚至很少有30岁以下的“年轻演员”。取而代之的是陆毅、柯蓝、张丰毅、张凯丽这样的“老干部”、“老戏骨”。

李路承认这些演员几乎都给了远低于行情的“友情价”,但并不是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是由于出品方的特殊身份。为了请来这些演员,导演李路把自己在电视剧行业十几年的“脸”都刷了进去。不过他对这个主演阵容颇为得意,“既上档次,又与角色合适”。

李路认为,外界妖魔化了“政治”和“政府机关”在《人民的名义》这个项目中的作用。实际上,尽管最高检影视中心是项目发起方之一,但在具体项目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剧本创作、演员寻找还是资金筹借,都与其它商业项目无异。

反而涉及“高层反腐”这样一个特殊性题材,让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多了许多不确定性。

李路透露,有超过50家投资方因为担心尺度和风险,最终没有参与投资。其中有一些投资方甚至已经签约,最后选择毁约退出。而项目进行过程中的2000万资金缺口,最终还是靠李路跟几个老熟人以拆借形式“要”来的。“最后一笔资金,在拍摄十几天后才到位”。

“现在这部剧火了,很多人看到报道说早知道你当时缺2000万你找我呀。我说你打住吧,当时你要是知道这个事儿,说不定把之前投进来的都要回去呢。”李路告诉《三声》。

“只有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这是李路在长江商学院学到的道理,在《人民的名义》这个项目中,他又受到了一次“洗礼”。

制作这部电视剧的商业风险,因为他特殊的政治背景、项目参与者而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反腐力作,但它也是一个官方参与、民间投资、新玩家与市场博弈的故事。

作为项目的导演和总制片人,李路手里所谓的“政治资本”不过是最高检影视中心给他的一份授权文件。这份文件授权李路全权负责这个项目的剧本开发、演员挑选、资金筹措和宣传发行。比起“尚方宝剑”,它更像是一封“投名状”。

李路对《三声》说,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人民的名义》可以顺利播完,“到现在我还是惴惴不安,两年都没有睡过好觉了”。

《人民的名义》诞生记:50家投资方“逃跑”

  《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

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成为政治生活的高频词汇,官方将这场持续的反腐运动描述为“显示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仅2016年1月至8月,中央纪委就先后14次对966起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对7303批、19302起问题进行通报曝光。

电视媒介扮演着这场反腐运动最重要、最广泛的舆论宣传口径。2016年10月以来,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大量官员的贪腐细节和周永康等大量落马高官的忏悔出现在这部纪录片中。官方账号“共青团中央”在B站为《永远在路上》做了专门的宣传视频,并打出了“反腐不是纸牌屋,反腐不是电视剧”的文案。

通俗娱乐内容层面,拍摄于10年前的《大明王朝1566》重回观众视野,在重庆卫视和视频网站优酷重播。从表层来看,这部以皇权嘉靖、清官海瑞、奸臣严嵩为主线的忠奸大戏,至少在表层上暗合了反腐的主旋律。

反腐剧复苏的苗头发生在更早之前。编剧刘和平在谈到2014年首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过审时曾表示, “(这部剧)关于贪腐,一条意见都没有。前几天还说了,现在怎么看不到反贪腐的作品?就一个《绣春刀》这也太不像话了,说的是明朝。”

根据公开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从2014年到任起,就着力于重现反腐剧,“中央的反腐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还是没有人敢弄反腐题材。当时我们已经意识到,反腐工作肯定要有影视作品去呈现,也就是我们说的影视作品要关照现实嘛。”范子文说道。

最高检影视中心的组织牵头最终促成了成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启动。2014年11月30日,范子文去南京找到“政治小说第一人”周梅森,希望周梅森出面写反腐。当时的周梅森表现出明显的顾虑,“不知道广电总局是否允许拍”。所幸,范子文得到了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的支持,“李京盛司长说当然可以,但是要精品,要反腐不要展示腐败”。

最关键的是,中纪委的首肯成为反腐剧复活的一个重要节点。2015年6月的一次座谈会上,中纪委宣传部调研组希望最高检特别是最高检影视中心要加强反腐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和生产,同时希望广电总局每年推出两到三部的精品反腐剧。

《人民的名义》顺势诞生于这种自上而下的创作意图,成为反腐剧回暖潮中第一个立项的项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