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并非写作的关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4-20 16:10:13

事实上,如果你想靠写作赚钱,找到你自己的“声音”可能会让你分心,甚至成为一种障碍。

因为事实上,如果你想靠写作赚钱,找到你自己的“声音”可能会让你分心,甚至成为一种障碍。大量能为你提供基本工资的写作机会实际上都是一种雇佣工作,如撰写教科书条目,出考卷,或者编写网站内容样板。当你被雇佣时,没人会去关注你的“声音”。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当然会关注,因为他们根本不希望你的文字与个性沾一点边。雇佣工作的精髓就是,在权威的统一风格下摈弃你个人的“声音”。

多数情况下,这种文风是单调而又乏味。(比如这段:“过去几个世纪,由于医疗水平和疾病预防能力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迅猛增长。”)有时候,如果够幸运,你也能接到一两个不一样的工作,可以玩闹,可以犯傻,也可以充满干劲。你被获准在学习指南里解释《飘》(Gone With the Wind)“可没有惊悚片、杀手乐队(Slayer)专辑或是动作片那样炫酷,而是一部充满着坏人坏事的仇恨片”。但即使这样,你也只能对你的老板言听计从,并且不论你怎么写,都将会被一大帮编辑调整和重新安排。因此,你甚至无法确定“《飘》是一部‘充满坏人坏事的仇恨片’”这句话究竟是不是你自己的观点。我喜欢这句话,但如何保证这句话中的每个字都是我所说?受人雇佣意味着当你的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时,你甚至不知道其中哪一种是属于你自己。

署名文章相对自由度高一些,但也有你不得不遵从的限制条件和文风要求。罗格斯大学出版社(Rutgers University Press)不让我在即将出版的有关《神奇女侠》(Wonder Woman)的新书中开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的玩笑,还坚持让我用 “who”的宾格“whom”,尽管我认为这过于陈旧和正式。为主流媒体写作时,我常常要弃用那些从句和头韵成堆的长句。当然,为《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写作,你需要写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有时候你可以很幸运地去主流网站写一写那些被遗忘的佳作,比如尼基·米纳什(Nicki Minaj)的最新视频。但是,一本关于几个孩子被心术不正的科学家变成蝠鲼的2002年青少年小说(YA book)?

你听到的来自大脑的“声音”,你说给自己的话,并不仅仅是你的“声音”和你的语言。

我在自己的网站上为安·哈勒姆(Ann Halam)的《弗兰克林博士的小岛》( Dr. Franklin's Island )写过书评。互联网的好处是可以提供一个让你畅所欲言的场地,不用经过编辑过滤,很大程度上也不受读者的妨碍。我很享受在互联网上写作。但是这种没有和任何人讨论过的“声音”就是我唯一的真实的“声音”吗?我知道博友们对我的写的评论文章更感兴趣,所以就算自己的网站不受编辑管制,我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写的内容和写作方式定调。我的脑海中也会冒出一些其他的“声音”:如果我突然认为自己真正的“声音”应该是写小说,那么那些为了看评论文章而来的博友们会不会不满?

或许是有不少很出名或者名不见经传的人,能以他们独一无二的“声音”公开地畅所欲言,而不用考虑编辑或市场的立场。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三流作家来说,相较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弄明白如何去描述人和事才能让你维持生计,或者至少会有人愿意倾听。因为就算是自己的“声音”,也总是会经过调整和修改,而不会是你个人心声的吐露。

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写作是自我表达的一部分,但是也有关交流和社会。语言是社会性的,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你听到的来自你头脑中的“声音”,你说给你自己的话,并不仅仅是你的“声音”和你的语言。一定程度上,它属于每一个人。这就是语言的神奇之处。它连接着你和其他人。你通过它们表达,它们又通过你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为何总能互相理解,带着意想不到的熟悉感。

原文选自:大西洋月刊

(编译:李俊,编辑:钦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