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标志
直到十九世纪末,感叹号一直被人们频繁使用,比如今频繁得多。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对感叹号格外偏爱。契诃夫甚至专门写了一个短篇故事《感叹号》,讲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公务员,性格偏执。他发现自己竟然一次都没有用过感叹号(这一点上,主人公与特朗普完全不同)。
1906年,词典编纂者福勒兄弟呼吁大家在“标准英语”(King’s English)中少用感叹号——与他们祖辈的过度使用形成了鲜明对比。福勒兄弟为感叹号下了一个权威定义:“感叹号应当且只能用于真正的感叹之后,只有一个例外。”
他们所谓“真正的感叹”与我们如今理解的大致相同(即用于感叹词、脏话、命令或是表达惊奇等);所谓唯一的“例外情况”则是指,“作者想要对他人的陈述(一般是从他人那里引述的话)表达怀疑或其他情绪。”而在这种情况下,感叹号就代表着“一声简洁而优雅的嘲笑”。
福勒兄弟口中的“例外”后来似乎成为了我们使用感叹号的准则。如今,感叹号开始被用作嘲笑符号、讽刺符号,以及代表自嘲的符号(正如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所说),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毫无疑问,感叹号是互联网时代的标志:电子邮件,聊天论坛,社交媒体,各类评论,都造成了感叹号的过度使用和滥用。真的很有趣!!!你用的感叹号越多,就越需要使用它们!!!!!! 越是过度使用它们,你所表达的内容便会愈发失去意义!!!!!!!!!!!
感叹号显然不是个简单的标点符号:它不像冒号,“负责交付已按上述字样开具发票的货物 ”(福勒兄弟的比喻); 也不像分号,“并排列出多个词汇”(德国哲学家阿多诺这样说)。 感叹号缺乏逗号(标点符号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的严谨性,不能一点一滴地整理我们的生活,也没有破折号的带来的冲击感(艾米莉·狄金森的形容很巧妙)。 感叹号给人的感觉直接鲁莽,没有省略号的婉转美妙——比如,提到“亲吻的感觉……”,我们通常会联想到柔软的嘴唇。
所有人都在猜测,为什么“自由世界”的“推特代言人”(特朗普)会如此放飞自我地使用感叹号。我想他的用法中肯定包含着“钦佩”和“惊叹”之意,但也有“恐惧” ,这一点不可否认:“恐惧”与“嘲笑”。
任何标点符号的过度使用都会暴露出说话人的一些特点。你在句子中加标点的方式很可能与你的生活方式有关。至于特朗普这么爱用感叹号到底说明了什么?借用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敬请期待!(毕竟,他的总统任期才开始不久。)
原文选自:BBC
(编译:张飘洋,编辑: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