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过时”:跟着查尔斯·狄更斯读新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5-22 13:56:36

曾出演过狄更斯作品的演员西蒙·卡洛(Simon Callow)说:“当我在伦敦西区参加圣诞节演出时,我走出剧院,到处都能看见无家可归的人带着所有的家当扎营过夜。狄更斯描写的东西如今仍然存在。”

在美国召开的一次记者讲座上,狄更斯把他成功的原因归结为“青年时期接受的全部繁重的新闻报道工作训练”。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uckingham)英国文学教授约翰·德鲁(John Drew)也承认,尽管狄更斯的新闻报道阅读量不高,但相比小说他更喜欢这些新闻报道。德鲁编订了狄更斯大部分的报道稿件,他是展览的联合策展人。

他说:“狄更斯的报道生动直接,措辞得当,言辞间充满了智慧和讽刺。同时,这也避免了他在小说写作中易犯的情节描述繁琐、多愁善感等问题。”

展览还展出了一根狄更斯晚间散步用的手杖和一把椅子。在为他那售价两便士的杂志举办的每周编辑会上,狄更斯都坐在这把椅子上。一开始是《家常话》(Household Words)杂志编辑会,后来是《一年四季》(All the Year Round)。刊登了他的圣诞故事后,《一年四季》的发行量最高达到了30万。换算到现在,相当于狄更斯一年收入20万英镑。

德鲁说:“他曾经想要把杂志命名为《阴影》(The Shadow),因为只要有光,无论是来自蜡烛、月亮还是星星的光,阴影就能够遍及各处、钻进千家万户、潜进各种机构,这个理由有些渗人。最后他接收劝告,把名字改为了不怎么恐怖的《家常话》,但他还是那个无孔不入的阴影。”

展览涵盖了很多狄更斯当时为之奔走疾呼的社会问题,后来这些问题也反映在了狄更斯的小说里。其中包括他在参观约克郡寄宿学校后提倡的教育改革,这所学校后来也成了他书中给人噩梦般经历的学校的原型,例如《尼古拉斯·尼克比》(Nicholas Nickleby)里面的多特男童学校(Dotheboys Hall)。狄更斯在学校遇到的很多人中,有一个15年前因其负责照顾的两名男孩受恶劣条件影响导致失明而遭到起诉,但他仍旧担任校长。

展品里最生动形象的当属一张小小的鲍斯学院的报纸宣传广告了。父母把孩子送去这里,每年只用交纳20基尼(英国旧时金币名),这笔钱涵盖了除医疗费用之外的所有花销。广告中还有这样一句令人惊恐的话:“只要父母不要求,我们就没有假期。”

萨格鲁说:“这让人不寒而栗——狄更斯并没有夸大事实。”

原文选自:卫报

(编译:王艺澄,编辑:钦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