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你大可不必理解每一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8-02 10:43:23

鲍勃·迪伦是对的。

看书,你大可不必理解每一句

倘若这位女士能弄明白《尤利西斯》前六章在讲什么,那她或许是世上唯一能读懂的人了

最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在演讲中指出,欣赏书籍、歌曲或诗歌,真的不必完全理解它的内容。对于迪伦而言,文学带给读者或听众的感受比理解其本身的意义更重要。

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无需理解每一个句子,我相信这一理念能让人舒一口气,因为这样一来读者便能够轻松自在地阅读难以理解的小说,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体会。

这种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阐释詹姆斯·乔伊斯和威廉·福克纳所著小说的魅力——他们的作品难以理解是人尽皆知的,却又为世人所称颂。一般而言,初读者往往完全无法理解《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但是,书中家庭成员独特的见解、角色间长期的紧张气氛和矛盾、密西西比河的风景都令人难以忘怀,又总能引起共鸣。

迪伦认为,书中优美的文字和笔触比故事情节或者作者想要表现的意图更有影响力。不仅如此,听众时常会在对歌曲本意毫无了解的情况下爱上它们,或是误解了歌曲原本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在婚礼上播放为失去挚爱或遭遇背叛所作的歌曲,或是在葬礼上播放充满情欲的歌曲。

在参加过的为数不多的几次K歌聚会中,我惊讶地发现,有些歌真正的歌词和我以前唱的那些自以为意义深远的歌词完全不同。我想安东尼·凯迪斯一定也赞同我的观点:“我们所流的血,绘成孤单风景”(With the blood we’ve shed it’s a lonely view)要比《伤疤》(Scar Tissue)中原本的歌词“与鸟儿共度这孤单之景”(With the birds we share this lonely view)好得多。

迪伦并不是要批驳这种错误,而是对此抱以鼓励的态度。

发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时,迪伦说,如果一首歌能感动你,那么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我不必去了解一首歌的本意。我会把所有东西写进歌里,并不会去纠结这些东西的意义何在。

我已经记不清《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讲了什么,但它却是我最爱的书籍之一,因为我爱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字里行间表流露的神秘主义和抒情色彩。虽然书中的细节已经渐渐淡忘,但是我清晰地记得它带给我的感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