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传统和传承——日本电影为何告别戛纳

说道日本电影和戛纳影展的关系,回顾64年的戛纳影展历史,成功登顶金棕榈奖的日本影片有三部(中国仅一部)、三次评审团大奖(中国也仅仅一次)、一个最佳导演和影帝等等殊荣。辉煌的成绩面前,有人说日本电影曾引领了亚洲艺术片市场的前进,但也有人质疑随着黑泽明、今村昌平、大岛渚等一代宗师们的老去,日本电影也正进入青黄不接的尴尬阶段,虽近年三池崇史、是枝裕和、园子温等新生代电影人崭露头角,但距离真正问鼎金棕榈却尚有距离,也就是说即便依旧拥有世界瞩目的中生代导演,但日本电影却再也拿不出令人惊奇的作品了。

文化的传承形成艺术的禁锢 传统成了日本电影的软肋

与戛纳电影节近些年的积极求变不同,日本电影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大和民族的顽固与刻板,随题材上屡有创新,然而从技法和文化根基上始终难以有所突破。反观现今的日本中生代电影主力军们,都能很轻易的在其作品中找到类似于先辈们的文化延续,然而正是这种保守传统的传承,导致日本电影沦为近年戛纳影展上的陪客。虽口碑、市场业绩不俗,但始终得不到金棕榈的垂青。而这种窘境,更昭示着整个东亚洲文艺电影所面临的问题。

纵观亚洲电影发展历程,可以说日本电影始终走在艺术路线的前端。无论从新格局的树立,还是老一代电影人叱咤欧洲主流艺术殿堂,日本电影的发展要比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更加的良性和稳定。然而,也正是因为长期的安逸,导致日本电影在进入新千年后,慢慢的陷入了一种固守本土市场对于全球视野有心无力的局面。而这局面的真正原因,是日本院线市场对于本土电影的热衷和拥护。这样的个案,恐怕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在好莱坞全球商业攻势下,亚洲各国电影市场已经纷纷“沦陷”,日本却始终高举国产映画至上的大旗,以至于众多好莱坞大片在这弹丸之地上栽了跟头。

以2012年4月份的票房为例,日本院线票房排行榜单中前五名仅仅有一部《超级战舰》,其余皆是日本本国电影。7.53亿日元的票房,可能是这部计划在亚洲续写《变形金刚》票房神话的影片所意料之外的。这个票房即便是换成人民币流通在中国市场(约1亿人民币)也不能算的上光彩,更别提人均收入、宣传成本、运营成本高昂的日本了。而另外两部在中国内地票房过亿的好莱坞大片《诸神之怒》和《异星战场》则直接被挤出票房前五榜单,《异星战场》勉强位列第十名,而更可悲的《诸神之怒》更是以1.28亿日元的超低票房狼狈的退出了日本院线竞争。这三部排进日本票房前十名的好莱坞影片的票房总和,勉强接近同期日本卡通电影《名侦探柯南:第11人的前锋》的票房。

好莱坞大片在日本市场的沦陷并非偶然,更不能代表日本本国人民对于外来文化的排斥和反抗,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日本本国的唱片和演唱会市场上,欧美众多主流歌星均将日本设定为亚洲巡演的首战,其中票房销量是一方面,而日本本国国民情绪中的亲美倾向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好莱坞大片是如何溃败日本院线的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 秦元元 标签: 日本 电影戛纳电影节评论 艺术 前卫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