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反击好莱坞 日本电影“饱食无淫欲”
好莱坞电影,无论放在日本还是中国、欧洲还是亚洲,其商业片的质量和技术品质均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在日本市场的溃败,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电影自身质量的坚挺恒定。同样以2012年4月末最后一周的日本票房榜,前十位的影片中,上榜影片类型所涵盖的范围超过任何国家。这其中有深受儿童喜欢的《蜡笔小新》《柯南》的剧场版,有打浪漫爱情牌的《写给桃子的信》和《SPEC天》,也有象征着本土商业片的《假面骑士》和伦理故事片《我们的存在》。这一点与中国内地季节性电影消费的“一窝蜂”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换句话说,对于《超级战舰》的枯燥剧情和《诸神之怒》的文化差异,日本人主观上更倾向于符合本国文化的日本故事影片,同理,日本导演和院线也深知日本观众喜欢那些影片,并将之运作生产并投入院线。
据这些例子,并不是想说明日本电影的本土保护情结,相反,日本电影市场的开放度和限制级尺度之低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正是这么坚固深知顽固的本土院线成果,正是导致日本电影难以有更大突破的主要原因,国内票房对于新、中生代导演的国际化野心形成了双重掣肘,或许“耗子扛枪窝里横”的形容有些贬低的意思,但饱食过后偶尔思思淫欲的野心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象征。
公众态度左右日本电影走势 中青两代导演自娱自乐
2000年后的日本电影,可谓佳作不断但获奖寥寥,无论是中生代的成长还是新生代的崛起,总的来说,日本不缺乏有想法有实力的导演,然而拍摄技法上有所突破但作品本身却拘泥于传统文化,以至于频频吸引欧洲奖项的关注,却终因保守和顽固与各类奖项失之交臂。如果讲日本新生代、中生代导演比喻成一直西征军队的话,老将北野武廉颇老矣有心无力处在半退休状态,一代鬼才三池崇史就像个多动症患者一样玩心不减,风骚多变的风格难以集中和贯穿,是枝裕和同志还是靠谱的,但他是个游侠不是将军,单打独斗终有时故大业难成,泷田洋二郎从三级片转战正规军赎身之后小家子气未改,08年拿下“小金人”后便占山为王,中岛哲也、园子温、永野义弘等新生代羽翼未丰,虽佳作不少但始终尚欠火候,况且浓重的无政府主义或多或少让作品带有局限性,大有升平、宫崎吾朗、深作健太等“导二代”们高举着父辈们的气质招摇撞骗本土市场,却难以迷惑国际奖项的法眼故屡屡被打回原形。
其实和中国如今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一样,日本中、新两代导演也处在同样迷茫的试验期阶段。然而与中国两代导演不同的是日本本国国民对于国产电影的态度,而这个态度也决定了日本导演自身对于电影艺术的态度。
受到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影响,日本本国电影领域弥漫着浓重的传统文化情操,无论是院线还是电影教育领域。在2011年秋天走访日本早稻田大学安藤电影实验室的过程中,实验负责人安藤玄平教授曾经感慨“本土文化是日本电影的精华所在,然而也是束缚的关键。”与早期日本人不同,他们凭借日本传统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差异几度叱咤世界影坛,然而随着日本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多的“日本制造”进入欧洲,比如空手道、相扑、歌舞伎、狂言的本土文化形式,在被世界所认可的同时却并没有给后人摸索出衔接时空的桥梁。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一代大师们的凋零和中国、韩国电影的异军突起,日本电影逐渐的回归本土修身养性。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