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后魏海敏:台中台戏中戏

来源:南方周末
2014-03-26 14:50:31

“冷伯”对决莎翁

再造京剧的活儿归台上的演员、台下的导演,再造莎士比亚的活儿归编剧。

几年前,台湾“国光剧团”的艺术总监安祈在一个颁奖典礼上,看到台大戏剧系教授纪蔚然和本团名旦魏海敏站在一起聊天。王安祈灵光一现:何不请纪蔚然给魏海敏写一出戏?

在“国光剧团”,王安祈除了制定年/季度演出计划,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打造魏海敏”。王安祈自己给魏海敏写过很多戏,但从没尝试过“批判”式的京剧。

人称“冷伯”的纪蔚然擅长批判。他爱在剧本里写脏话、俚语,擅长以家庭生活的反常和中年男子的沉沦写社会之病、时代之病。从1996年到2007年,纪蔚然是台湾当代剧作家中,剧作被搬演频率最高的一位。纪蔚然从不写“女人戏”,但他是魏海敏的粉丝。

为魏海敏写戏,纪蔚然的第一反应就是写埃及艳后。而写埃及艳后,莎士比亚的《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是绕不过去的“文献”。在莎翁的剧本里,罗马的开国皇帝盖乌斯·屋大维是剧本里的男二号。史书对屋大维的雄才大略有诸多记载,但在莎士比亚笔下,他是一个巧取豪夺的政客。写过若干位皇帝(理查系列、亨利系列、约翰王、李尔王)的莎士比亚没有专门写一部《屋大维大帝》,却把一代枭雄铲除异己、踩着血迹风光登基的过程嵌套进别人的爱情故事里。

莎翁的剧本,英美文学博士出身的纪蔚然阅读多年。那是一连串从质疑到服膺的“贴身肉搏”。在2008年出版的一本名为《误解莎士比亚》的读莎札记中,纪蔚然曾表达过对莎士比亚的诸多“不屑”:笔墨罗嗦,与其说在写戏,不如说在炫耀笔下功夫,十足考验现代人的耐心;商业化叙事,滥用包袱,滥用巧合,关乎剧中人物命运的转折却往往轻率得经不起推敲;通俗剧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难以一言蔽之的人生哲理,与执迷于“简单道理、简单答案”的台湾八字不合……“人人都说他伟大,偏偏我不受教,不愿轻易承认他的伟大。然而,他的量产,他的剧场之卖座,书写格局之广阔浩瀚,对人性、人生之深度洞察,让我这个老是在局限于突破之间摸索,商业不成、艺术不就的编剧自叹弗如。”纪蔚然在《误解莎士比亚》的前言中写道。

有这样的阅读经验垫底,纪蔚然对《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的改写就变得顺理成章:原剧毕竟太长,索性把其中的政治情节大幅删去,让艳后和罗马将军安东尼的爱情主轴更加突出——这也符合莎翁让政治(屋大维)为爱情(艳后、安东尼)跑龙套的本意。阐述完莎翁的意思,纪蔚然还有自己的“诡计”:戏中戏的三层嵌套结构,一层一层的“间离”;能预知主人公命运的占卜师自始至终缺席……

“我无意搞一出莎剧的简易炼乳版。”纪蔚然在题为《小丑报道》的编剧自述中写道。之所以叫《小丑报道》,是因为作者笃信“在没有英雄的时代人人都是小丑”,包括他自己。

且不论“小丑”的“伎俩”跟莎翁的恢宏格局相比是不是有太故意为之的嫌疑,它们确实成功拉近了现代观众和莎翁的距离。剧场里的笑声大部给了担负“穿帮”使命的龙套,余下的给了娇憨、虚荣的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