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为赚钱写过多部电视剧剧本 称人格像受侮辱

来源:钱江晚报
2014-10-20 15:45:53

好作品不一定拍出好电影?

多部名著沦为大众爱情片

一流的小说,能否拍出一流的影视剧?

“电影确实是了不得,张艺谋是个高明的导演,把精华都提出来了。”由自己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中,除了一部《红高粱》之外,莫言几乎再没给过好评;

马尔克斯的著作《霍乱时期的爱情》、《爱与群魔》,都被导演诠释成了文艺腔十足的爱情片,电影注重形式上的美感,远远多过对于故事精神内核的挖掘。难怪马尔克斯断然拒绝将《百年孤独》搬上大银幕,否则,这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极有可能被简化成布恩迪亚家族几代人的近亲通婚史;

从《战地钟声》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的小说被拍成电影后,也流于俗套,错综复杂的多角恋,配上好莱坞金童玉女的美颜,深刻不足,香艳有余……

反观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抓住了原著的魂,而不是徒有其表、疲于叙事。

肖洛霍夫花14年写就、四部成册的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曾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拍摄电影版时,导演不惜耗费六个小时的片长,一板一眼地描画书中人物的情感,颠沛、浪漫、残酷、悲怆,种种情绪都还原地淋漓尽致,一时成为影坛的传奇;根据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失明症漫记》改编的电影《盲流感》,遵从原著的基调,为观众展示出眼盲症袭卷地球后,荒诞乖张的末世景象;电影版《蝇王》,保留了原著对于人性的极端描述,把片子拍得触目惊心……

可见,在刺探人性方面,诺贝尔文学巨匠们个个都是一把好手,想要把他们的作品改编成一流的电影,皆大欢喜的大众式拍法显然不适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