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多元素杂糅
“从2014年开始,每天的电视台收视率前十五名中,大概有四分之一是抗战剧。”谢晓虎如是说。在今年的春推会现场也可以看到,抗战剧所占比例仅次于都市情感剧,总数接近百部。
但是随着江苏和浙江等一线卫视定位的调整及一些平台购剧部门领导层的变动,据谢晓虎预测,湖南卫视今年基本不会购买抗战剧,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基本只会锁定制作成本150~180万元/集的抗战剧。而目前市场上80%的抗战剧制作成本都在80万元/集以下。
从“手撕鬼子”的抗战雷剧、神话抗战到各个视角的小人物抗战蜂拥而出,王辉认为,在抗日雷剧受限后,抗战剧制作普遍精良了,“小成本猎奇的雷剧少了,整个量也下来了”。据悉,在横店等主要拍摄基地,抗战剧新开机数目并未增多,但因为之前囤积的基数较大,再加上收视平台的需求,决定了抗战剧仍占较大份额。
一线卫视锁定高品质的都市情感剧,二三线卫视及地面频道无力消化大制作的都市剧,而中低成本投资的都市剧又难以在二三线卫视挑起大梁,因而抗战剧得以在二三线卫视尤其是地面频道维持已有的市场份额。“但一般不会出现爆点,收视份额基本在五名以后。”谢晓虎分析道。
相比同样具有抗日民族情怀的韩国,因韩剧高度市场化,受制于抗战剧盈利模式单一,抗战剧在韩国并没有形成类似于国内庞大的市场。而国内的抗战题材无疑是被过度挖掘了。在李胜利看来,要想突破,“除非是某一个战争或者人物还没有写过”。
康洪雷执导的《二炮手》在创作风格上开创了多面性格小人物抗战的喜剧风,让很多观众眼前一亮。喜剧或是一种方向,但在整体创作上,抗战剧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如果完全靠市场,还需把握好度。
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但在王辉看来,抗战剧的创作者仍要不断创新。比如大唐辉煌制作的一些抗战剧会加入一些武打元素,进行不同类型的混搭。以抗战剧为主的横店影视制作公司同样在大的抗战类型下寻求题材细分,比如抗战悬疑剧《猜拳》、抗战越狱剧《冲出月亮岛》等。据刘志江透露,结合当代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公司下半年将重点抓一部关于长征路上诚信故事的抗战剧《一个骡子和金子》,在抗战剧中加入具有现实启示意义的元素,既可拓展题材,又可弘扬正能量。
在刘志江看来,新时期抗战题材得到进一步发掘和拓展,战争不再是男人的专属,女性英雄形象增多,主角们也不再穿着破洞和补丁的军服,而是以俊男美女组合、时尚化的造型和纠结复杂的偶像剧剧情,得到年轻受众的喜爱。
从春推会《项目辑录》中可看到,多元素杂糅的儿童抗战剧、偶像抗战剧、动作抗战剧尤其是传奇抗战剧较多。
一般来说,民国传奇剧介于抗战剧和民国剧之间,以一个人或一个家族传奇为主线,因其强故事性而受到主流观众的青睐。如《一代枭雄》虽以一个人物的传奇故事贯穿始终,但抗战元素亦是其关键部分。而在家族传奇剧中,抗战元素往往是必需品。“如果在那个年代一个家族没有积极抗战,基本是不现实的。因而在纯抗战剧之外,个人传奇抗战和家族传奇抗战也是一种发展思路。”谢晓虎说。
国内的谍战剧也多发生在抗战背景下,作为人物强情节、故事严逻辑的一个抗战剧次类型,谍战剧往往对剧本创作和演员表演要求较高。在刘湘江看来,国内的谍战剧更应该被称为“有谍战元素的情节剧”。严格意义上的谍战剧概括起来应该是“共产党特工在天堂和地狱间生活和工作”,面临威胁,看不到枪,却永远让观众揪着心,“这种走心的斗智斗勇才是真正的谍战戏”。
去年在视频网站点击率很高的黑马剧《红色》则是另类谍战剧的代表。在李星文看来,它比较接近美剧,在“起承转合”和“设套解套”上水平很高,因而受到网络观众的喜爱。同时,该剧也开启了抗战剧里的生活流,打开了新视角:虽然在抗日背景下,但是弄堂里的老百姓还是要生活,把细腻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
高满堂编剧的《于无声处》首次让“国安”走下神坛,以平民化的视角赋予角色接地气的生活特征,在现代国安反谍的骨架下充满生活的质感
但是谍战剧尺度不好把握,其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