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赫达资《丽珠萃秀册》中的木兰
在中国,最有名的女战士是花木兰,因迪斯尼电影(1998年和2004年两个版本),西方观众对其也非常熟悉。中国无数的历史,戏剧,诗歌,艺术作品,和影视作品一直对这位备受爱戴的民族女英雄称赞不已。许多朝代——北魏、汉、隋、唐都声称花木兰是自己朝代的人,而各省则争称是花木兰的出生地。但出人意料的是,新的语言学证据揭开了这位中国巾帼英雄身上的秘密。
花木兰的故事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口头民歌。《木兰辞》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北魏(公元386–557年),此时中国北方地区正遭受着游牧军队不断袭击。花木兰的故事开始于皇帝从每个家庭征兵到长城外去打仗。她伪装成一个年轻的男子入伍。十年后,木兰凯旋回家。她重拾女性身份,出现在老朋友面前。老兵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战友竟然是个女人。
花木兰的名字在中国通常解读为“木兰花”。但是,中国学者在2012年研究历史语言学时发现,花木兰的名字根本不是源于中国。语言学的分析表明,她的名字在中亚突厥民族的古代阿尔泰语系的意思是“鹿/麋鹿”(Deer/Elk)。花木兰这个名字并非出自中文,证明这位被中国人尊为巾帼英雄的女孩实际上源自匈奴文化。花木兰其实另一个出身于游牧民族,后因具有军事才能而为收养国——中国——迎战游牧民族。花木兰隐藏自己的性别,与此同时,听起来像中文的名字隐藏了她的民族身份。
公元前7世纪末的盾徽,塞西亚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木兰的名字—“鹿“,让人联想起在古塞西亚工艺品、武器和盔甲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鹿图像。古希腊艺术家非常了解游牧民族的鹿图案,他们曾把鹿的图像画在亚马逊的“盾牌和长袍上,甚至描绘出鹿形纹身,最近从冰封已久塞西亚人的坟冢中发现了一些冰冻的女性干尸,她们身上纹有类似的纹身。
因为花木兰,这些故事画上了圆满句号。隔了半个地球,古希腊人注视着东方的塞西亚,而中国人向西眺望匈奴占领的荒野。在希腊和中国之间的广阔疆域,便是现实中骑在马背上的女弓箭手的家乡,她们比起男人来毫不逊色,她们的英雄事迹让所有知道她们的人充满敬畏和钦佩。几千年里,如此多的文化以这些有血有肉的女性为原型,创造了各自关于亚马孙人的神话传说,说明人类对两性和谐与平等相处的愿景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