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更好的阅读方式吗?

作者:爱新闻 陈晓姝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6-01 16:39:11

* * *

我们的思维并不像我们阅读的文本那样整齐划一。我们吸收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如果每行字的长度比较短,或字体比较粗,或字体颜色不同,那么有的人读起来速度就会比较快,获取的信息也比较多。上面提到的颜色梯度模式出现在BeeLine产品中,该产品由想象力丰富的语言学家尼克·卢姆(Nick Lum)研发。他在了解了斯特鲁普效应后产生了此想法。斯特鲁普效应是指一个很有名的现象,即你在读“黄”、“红”等用不同颜色写成的字时,是否很难读对。卢姆就想,“如果利用颜色来帮助人,而不是把人搞晕,会怎么样呢?”

这是一种更好的阅读方式吗?

2014年,在他的想法赢得了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创业和戴尔教育创业比赛后,卢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此技术的反应还是褒贬不一:对有些人来说无所大谓;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尤其是有阅读障碍症的人来说,这个技术就像给他们的阅读开启了一盏灯。就像卢姆说的,人们对他说,“天呐,别人就是这么读书的呀”。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一些阅读专家的赞赏。

“一些学术研究清楚地发现了在阅读每行文字时,你的眼睛在做什么。”心理学家兼微软研究员凯文·拉森(Kevin Larson)说道,“但也有一些质疑,因为在阅读到文章换行时,人们很少去留意换行处讲了什么。”

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伦道夫·比亚斯(Randolph Bias )研究了适合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的每一行的长度。适用于这两者的长度并不一致:长度越短,回扫的越快越精准(回扫比较容易,是因为每一行的长度越短,我们眼睛回扫时形成的角度就越比长度偏长时要大)。

“人类已进化到一眼能够看12-16个字。”比亚斯对我说。即所谓的知觉宽度。“就像有的人长得比较高,有的人一次性读的字比较多。”

所以说,如果能够减小换行带来的问题的话,那么文本的横长越长越好。而使用色梯就是一个解决该问题的好办法。去年,验光师卡罗尔·洪(Carole Hong)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小调研(未接受过同行评议)。在该调研中,她观察了人们在读BeeLine时,眼球的移动。她发现,大多数人阅读Beeline时眼睛都会比阅读黑白文本跳跃得少、并且眼睛飞快回视的次数也更少。

“BeeLine文本给了读者一种下一行文本在哪里的暗示,该暗示很棒而且不容忽视。”比亚斯解释道,“我认为这个方法很棒。这或许是我们突破传统文本格式、进行创新系列的第一种方法——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在线功能的优势,而不仅仅是将一本书转换成了doc文档。”

BeeLine文本2013年出人意料地登上了黑客新闻网。那会儿,BeeLine还只是一个书签(浏览器插件无足轻重的一个版本),也是谷歌浏览器扩展的第一个版本。即使如此,这一概念还是得到了汤博乐(Tumblr)上多动症人群的广泛关注。

“它并未被设想成一众辅助技术。”卢姆说,“但是,在黑客新闻网站上发布后,我们收到了多动症人群发来的各种各样的邮件。汤博乐的用户中,有较大群体患有多动症或者阅读障碍。”

颜色梯度或许不仅在回扫时有帮助,也能比较容易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所以,他们的视线就不太可能发生跳跃。比亚斯发现,该技术在注意力缺乏的年代具有一个重要作用。他已经64岁,他说自己“读得慢,但却是一个好读者”,而且他“有时注意力可以集中很长时间”。但近些年,他发现自己注意力在下降,并且感觉这个问题正变得日益严重。“我们可以一心多用吗?”他煞有介事地问道,“这项研究越来越表明我们的注意力简直是糟透了。”

由于对注意力和阅读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像BeeLine这样针对多动症或阅读障碍人群缩小技术关注焦点,或许未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如果像增加颜色梯度这样改变书本的格式就能帮助人们增加注意力,那它对阅读(记忆力和阅读速度)来说肯定是非常有益的。斯奈普斯说,真正需要的是对常态思维的完全改变,以及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文本都有一种默认状态。

例如,在西雅图的微软公司,拉森已经工作了19年了,一直从事词汇识别和阅读习得研究。他回忆,刚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在屏幕上读较长的文本。如果他们收到一封长邮件,就会把它打印出来。“但是现在,”他补充道,“这样做会让别人感到很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