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乔纳森·弗伦《普丽蒂》

作者:爱新闻 蓝翠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6-16 13:35:53
书评:乔纳森·弗伦《普丽蒂》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乔纳森他已经放弃了在小说中最明显的炫耀智力的方式。在1966年发表于《哈珀斯》(Harper’s)杂志上的一篇名为《偶尔做做梦》(Perchance to Dream)的文章中,他写了关于放弃他所谓的“制造新闻的负担”——一种他以前认为应该指导读者思考充斥在他们的世界中的错误的东西的责任。他的《晦涩先生》(Mr. Difficult)这篇文章2002年发表于《纽约客》(The New Yorker),他认为小说应该是“保守且传统的“,应该能唤起民众的“快乐和共鸣”。

尽管放弃了这些东西,乔纳森的散文依旧充满了智慧。在他的新小说《普丽蒂》( Purity)扉页,读者可以在他所擅长的作品中见识到他的想法:揭示人的思维方式。他介绍了其中一个主人公23岁的普丽蒂·泰勒(Purity Tyler),昵称为皮普(Pip)。以下是他刻画的普丽蒂的意识状态,展现她对其极度贫困的母亲的矛盾心理:

“这不是因为皮普觉得取笑她妈妈的感觉还不错,而是她们之间的相处受到了道德风险的威胁。道德风险,是她在大学经济学课程中学到的一个有用词语。她就像是一个成长过度的银行职员,她母亲这间银行濒临破产,而她却是银行不可或缺的员工,不可能因为态度差而被解雇。”

句子流畅而且令人舒服;语气自嘲但带着些许疑惑。皮普发现她并没有完全明白为什么她会对自己的母亲如此残忍。她试图向自己解释自己的行为,这看起来有点尴尬,但她已经达到了道德风险这个经济学中的术语的艺术水平,虽然这听起来有点自命不凡了。事实上,最近道德风险并不是特别陌生的词,因为乔森纳悄无声息地向读者暗示着大萧条(the Great Recession)的起源。有人喜欢皮普,因为她好像在明确使用自己所学的经济学词汇方面非常谦虚,谦虚得令人尴尬——有人喜欢乔纳森,是因为他让皮普这么用那些词汇。他让她成为像他大多数聪明的读者那样的人,值得阅读,而且对这个世界怀有好奇之心。这部作品炫耀了几乎所有人都与生俱来的才能:能够注意到一个巧妙的想法,抓住它,然后尝试在新的语境中时间出来,虽然这个想法刚开始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太合时宜。这就是思考进行的方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