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碧翠丝·普瑞弗(Beatrice Preve)/ Alamy图片社)
许多人认为英国首都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其实伦敦不仅比以往更加振奋人心,而且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富激情的城市,迪伦·琼斯(Dylan Jones)这样写道。
在出版业,出书纪念某特定历史时刻的现象已经泛滥成灾。几年前,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写了一本关于1927年的书;就在今年四月,大卫·赫普沃斯(David Hepworth)出书力证1917年是战后流行音乐的鼎盛时期。不久之后,大概会出版一本精装大部头,用来记叙20世纪的每一年。
而有一个年份是反复被人们纪念的,特别是在伦敦历史上,那就是1966年。2003年,肖恩·利维(Shaun Levy)首次在《各就各位,预备,开始!——摇摆伦敦的崛起与衰落》(Ready, Steady, Go! The Smashing Rise and Giddy Fall of Swinging London)一书中纪念了1966年;接着到了2015年,流行乐评论家约翰·萨维奇(Jon Savage)直接将其著作命名为《1966》。这本新书同样断言,1966年是这座城市达到创作巅峰的一年。
1966年国王大道(Kings Road)上的行人(图片来源:画报出版社/Alamy图片社)
要说伦敦文化与时尚的制高点,如果不是1966年,则当属朋克摇滚的1977年。要么就是90年代中期,那时候英伦摇滚和英国新生代艺术家占据着主导地位。
可惜这个命题是错的。如今的伦敦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令人振奋。
或许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伦敦曾是美国人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文化剧变的国际象征。或许那个年代有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国王大道(the Kings Road)、卡尔纳比街(Carnaby Street)、“摩登女郎”和即兴酒吧(the Ad Lib)等充满脂粉气的夜店,但是摇摆的60年代只有经常出入迪斯科舞厅的幸运儿才能感受得到。
事实上,和如今的伦敦相比,上述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黯然失色。如今的伦敦不仅是世界上最棒最有活力的城市,其自身也达到了一个历史巅峰。
人们在东伦敦肖尔迪奇区(Shoreditch)的酒吧聚会(图片来源:凯文·乔治(Kevin George)/Alamy图片社)
虽说攀比是偷走快乐的贼,况且拿伦敦和诸如纽约、米兰、巴黎之类的其他时尚城市作比较,就像拿一吨羽毛和一吨黄金比重量一样令人反感,但我们还是可以说,如今的伦敦是独一无二的。
伦敦的绅士化(gentrification),意味着现在想要攀上房地产阶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难。但这同时也体现了伦敦金融转型带来的好处,伦敦不仅成为了欧洲的经济中心,还成为了建筑和艺术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