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收集“梦”。但是这些记录了每晚梦境的文件能揭开人类心智的什么秘密呢?现代科技又能如何帮助我们解密梦境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某一天,拉斯(Lars,化名),一个36岁的美国霍皮人,准备上床睡觉了。他部落的人们远离了欧洲战乱的破坏,但是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在电台里收听战争的消息。那晚拉斯睡着之后,做了一个梦,这个梦被记录了下来。
他睡在床上,梦见了一些欧洲城市,其中有一座他从未去过,看起来是巴黎。他四处走动,看到城市已经被严重轰炸。这确实是巴黎的景象。随着梦境的继续,很诡异的是,他意识到了这座城市又坐落在他的家乡附近。最终,梦醒了。之后,战争也结束了。
拉斯已去世多年了,但我们知道那晚他梦到了什么。事实上,得益于一份记录了霍皮人和其他部落居民梦境的文件,我们可以窥见世上成百上千的梦境。现在也有收集梦境的新方法了——智能手机的一些应用软件确实能做到。但是这些记录文件具体能透露出梦境的何种“含义”呢?又是谁率先提出要收集梦境的呢?
西格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梦境分析法已经过时了,但是仍有许多人在这些疯狂的梦境中寻找某种含义。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我们或许在拥有语言能力时就开始对梦境感兴趣了。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们才开始致力于收集梦境,让它们能为人所知。这些被世人遗忘的大量文件,是美国心理学家伯特·卡普兰(Bert Kaplan)的独创。近期,他的心血被记录在了一本名为《梦境数据库》(Database of Dreams)的书中。哈佛学者丽贝卡·莱莫夫(Rebecca Lemov)称该书是对遗失的人文学科的探索。
多年以来,人类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这个项目的研究,采访世界各地不同部落的人们。采访记录以文件形式保存在微缩卡中,存放在不同的地方。仅一张微缩卡就能储存一百页缩小的文本。
具有放大功能的阅读器让卡上的内容清晰可见,但它们很快就被现代科技取代了。现在,我们追求大容量数字化数据库。数据再也不需要被缩小了,只需上传储存即可。
八年来,莱莫夫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图书馆,为创作《梦境数据库》一书查阅信息。有时一些记录已数十年无人问津,甚至有的图书馆管理员将它们视为垃圾,废弃置之。
但当莱莫夫最终接触到了苦苦追寻的文件时,她公开了文件中记录的各种人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