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文学巅峰之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1-20 17:18:18

关注内心世界

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原本坚固的客观世界,正逐步让位于现代主义以“我”为中心的感知变化。在《黛洛维夫人》这一现代主义代表作中,克拉丽莎·黛洛维(Clarissa Dalloway)和史密斯·塞普蒂墨斯都在为各自的一天做着准备,只不过前者是在筹备一场宴会,而后者是在计划自杀。该书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叙述轴心,交织着虚无的幻想和缥缈的感知。这是前所未有的表达方式。伍尔夫在写作风格上的突破反映了现实中不断变化的观念。当时,斯科特·蒙克利夫(Scott Moncrieff)翻译的《追忆逝水年华》(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第三卷刚出版不久,该书的作者普鲁斯特(Proust)大受欢迎。伍尔夫称赞普鲁特斯的作品具有“惊人的动感,饱和的内容和强烈的情感”。

1925年也成就了格特鲁德·斯泰因艺术生涯的高潮。1903年,她移居巴黎,创办了一个每周六晚上举办的沙龙,其中,海明威、菲茨杰拉尔德、辛克莱·刘易斯、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等作家,以及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等画家都参加过这个沙龙。斯泰因的著作《美国人的成长》体现出她对巴黎先锋文化的汲取。该书完成十多年后,才于1925年出版。在这部900余页的意识流作品中,斯泰因讲述了“新世界里的老一代人,旧世界里的新一代人”,描绘了美国“一直在变换的时空”。尽管早期的评论家如埃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无法忍受其用重复手法编织而成的复杂作品,斯泰因还是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她进行了文体上的重大革新,使用了“持续性存在”的叙述和富有音乐节奏的词语。正如安德森所言:“对我来说,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是语言世界的重建,人生的全新改写。”

1925年,文学巅峰之年?

1925年,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版了他的首部作品《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 Time)(图片来源:博奈-利夫莱特出版社)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这正是受到了斯泰因的语言试验的影响。他的首部作品《在我们的时代里》讲述了主人公尼克·亚当斯(Nick Adams)的一生。这一部自传式故事集充分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的典型特征——简洁洗练而又深蕴丰富的象征意味。小尼克目睹了生与死,当时他随同他的医生父亲前往密歇根的丛林为一个产妇接生(产妇的丈夫因无法忍受妻子无麻药剖腹产的痛苦而自杀)。他也经历过城市犯罪,那时芝加哥的两个职业杀手来到了他所在的小镇。后来,这位退伍老兵试图忘记战时的记忆,沉醉于露营和捕鱼的乐趣当中:“他搭建起帐篷。他安顿下来了。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触及他的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