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文学巅峰之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1-20 17:18:18

摩登时代

“咆哮的二十年代”(the Roaring ’20s)中期,美国经济极其繁荣,底层群体纷纷跻身中上层社会。股市持续走红,美国梦似乎触手可及。可在1925这一年,却格外特别。那一年,阿兰·洛克(Alain Locke)在编辑出版了作品选集《新黑人》(The New Negro),完美展示了康梯·卡伦(Countee Cullen)、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克劳德·麦凯(Claude McKay)、基恩·图默(Jean Toomer)等一批哈莱姆文艺复兴(Harlem Renaissance)时期代表作家的作品。也是在这一年,哈罗德·罗斯(Harold Ross)创办了周刊《纽约客》(The New Yorker)。这一本大胆而极具突破性的杂志,着重描绘了曼哈顿的社会生活,同时也给短篇故事提供了一个珍贵的舞台。

1925年,文学巅峰之年?

1925年在见证许多著名小说发表之余,还见证了《纽约客》的诞生——该杂志旨在记录社会生活,特载短篇故事(图片来源:Topical Press Agency /盖蒂图片社)

菲茨杰拉尔德把战后美国这个华丽的阶段称为“爵士时代”(Jazz Age)。禁酒令管制下酒精饮料依旧在市场上肆意横流;“新一代女性”(flapper)追随着女权主义者的脚步,进入性自由时期。新增的财富大量流向豪门富户,一夜暴富的投机分子也不在少数,比如菲茨杰拉尔德笔下的经典角色杰伊·盖茨比(Jay Gatsby)。据称,他以贩卖私酒等非法手段敛聚了大笔钱财。1925年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俗丽而动人的故事,主角盖茨比三番四次热烈追求富家小姐黛茜·布坎南(Daisy Buchanan),但这终究是一场无望的爱情。扭曲的美国梦也是德莱塞自然主义代表作《美国悲剧》的主题。同样在1925年出版的这部小说改编于一个真实的刑事案件。年轻的主人公为了迎娶富家小姐跻进上层社会,蓄意谋杀了怀孕的情人,最终他落入法网,被处以电椅死刑。另一部广受关注的作品是辛克莱·刘易斯的《阿罗史密斯》。这部现实主义小说首次探讨了科学技术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刘易斯描述了医疗训练和实践,以及医生在高级科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道德难题。

这些作品不仅新颖,而且是革命性、创造性的——它们推动了现代性理念的建立,为我们解读了这个时代。1925年或许是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12个月里,文学与现实进行了如此宏大而深远的对话。其他年份无法与之比肩。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汽车、电影制作等新科技的发展重组了文学形式。约翰·多斯·帕索斯在小说《曼哈顿中转站》中引入了电影式这一全新的叙述方式。作者通过蒙太奇手法碎片化地呈现了纽约这个唯一贯穿全文的主角。形形色色的人游走于这座冷漠的工业化城市,他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鼓声隆隆……大雨滂沱,只有宣告开战的游行大军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多斯·帕索斯写道,“号外!号外!号外!圣诞老人终于射死了他的女儿。猎抢残杀了你、我、他。”辛克莱·刘易斯称《曼哈顿中转站》为“期盼已久的明媚高远的黎明,本书将为小说写作开辟一条全新之路”。

1925年是文学巅峰之年吗?90年后的今天,小说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但究其灵感,仍是源于这些早期作品,源于尼克·亚当斯、杰伊·盖茨比和克拉丽莎·黛洛维们的持久共振。这些创作于转型时代的角色依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就是最好的终极证明。

原文选自:BBC

(编译:陈敏慧,编辑:钦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