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笔迹说明了什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7-12 16:16:32

如今到处都在怀念书写,但事实是每个人仍然在写字。从杂货清单到医药处方甚至表白信都是手写的,只是我们如今倾向选用潦草而散乱的字体,而非过去那种精心的长篇格式。曾经占据我们日常事务和通信的手写体,如今以毕业证和婚礼邀请函这样庄严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在这些稀有的场合,我们用笔代替键盘,又不免惴惴不安地担心读者是否会觉得我们潦草的字迹无法辨认,或者有点不够传统。

你的笔迹说明了什么?

实际上,手写风格的不同不能完全归结于个人性格的差异。事实证明不同民族间的字迹差异是明显而稳定的——作为文化指纹,在字里行间讲述着故事。如同斜体字(稍微倾斜的字迹)在几个世纪里随文化不同而表现不同,如今数字时代的现代字迹也存在着不同的区域特质。在文化差异似乎日渐消退的时代里,字体仍然显示出国家和边界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和当地美食和货币一样。

“cursive”(手写体)一词源自拉丁文,寓意“奔跑”,可以指任何一种将字母组合起来,使之跃动于文字与纸页之间的书写形式。相当程度上,这的确是一种“奔跑的手写形式”。但如今用“打字的拇指”来形容可能更加贴切。尽管在孩童时代,我们花了好几年按三行格式苦练拉丁字母,但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却只能勉强随意地签名。

即便亲笔签名时你的字迹更像鸡爪乱抓,而非美术字体,还是可以在手写风格中看出学校教育的影响。如果你在20世纪中期的英国长大,你很可能学过打圈的字体。这种字体要求一个单词的所有字母都要连写,并且特定的字母要打圈来联结。在美国,人们会练习斯宾塞字体(Spencerian script)。在打字机普遍应用之前,斯宾塞字体一直是商业通信的手写体。如果你是生活在澳大利亚西部的千禧年一代,你的字迹会往右偏80°。然而在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年轻人在纸页上誊写句子时字迹几乎是笔直的。我们的字迹还存在着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似乎是无论哪种书写体系都没教过的。比如小写字母“i”上的空点或空心,或者是偏爱大写字母,将每个单词都大写以达到强调效果。

还有一些细微的地区差异。比如在法国,为了和数字“1”区别开来,人们写数字“7”时会在花体中加一条横杠(别沮丧,这真的不是海盗的配饰,而是数字“7”)。而在加拿大,数字“7”会写得比较简单朴素。在德国的Schreibschrift字体中,为了和数字“9”区别开来,小写字母“q”在下方(即这个字母书写线以下的部分)会有一个装饰性的区别,目前德国的学校仍然在教授这种精巧的书写方式。而在北美,“q”的尾部有一个向右弯的小勾。为什么在书写方面会存在这些地区差异呢?如果可能的话,这些差异有揭示了什么国家个性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