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拍续集因时代变迁 不怕被人说吃老本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2012-11-07 10:02:55

郑晓龙:拍续集因时代变迁 不怕被人说吃老本

  郑晓龙

采访郑晓龙是在一个午后。到达他工作室时,他刚睡醒午觉,“中午无论在哪,不吃饭都得睡会儿,哪怕只躺20分钟。这个习惯是幼儿园和小学住校时养成的。”59岁的郑晓龙说。拍急诊室的故事《永不放弃》时,每天中午都能在手术台上找到他,那是他的临时睡床。朋友笑他“睡狗觉”,因为他可以倒头就睡。

不拍戏时,每天走路一个半小时。“必须把身体打理好了,不然哪有力气拍戏。”拍电视剧,光有好头脑没用,它还是个体力活,“拍戏的时候,每天计划拍几页纸就一定要完成,少一页都不行。一个剧组一百多号人,每天都花很多钱。再说,主要演员、工作人员的合同中都跟剧组签有工作时间,比如说好30天完成,完不成,后面就罚款。假如你有的是钱倒也无所谓,罚就罚,但是任何剧组都不可能这样子吧,所以说你必须按照这个时间来。”直到现在,快六十岁的郑晓龙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不觉吃力,这点让他很骄傲。

郑晓龙在观众中的名气相对于他导演的作品来说,显得极不般配,《北京人在纽约》、《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金婚》,这些堪称经典、观众耳熟能详的电视剧集都出自他手。最新作品是极其火爆的《后宫·甄嬛传》,76集的电视剧,很多人等不及电视台不紧不慢每天两三集的播放,干脆买碟不眠不休几天看完。《甄嬛传》做后期时,另一部比它开拍晚的同类型电视剧听说郑晓龙也在做这类戏,恨不得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做后期,只为了“要赶在郑晓龙的戏之前播,掉在他后头就惨了”。

因为不愿意抛头露面,他极少接受采访。“聊天我特乐意,跟你聊完拉倒了,但是你把它写出来,然后发出来,我就会有一种被烤了一下的感觉。我不喜欢被认出来,会不自然。”现在答应接受采访,“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认识到电视剧是商品,所以选择性地接受一些采访。”

以前在电视剧艺术中心做主任时,他的想法是,制造产品的人不应该是宣传重点,重要的是宣传产品。他不明白现在的一些现象,“有些人根本没有作品,怎么就成了名人?怎么就成明星了呢?”

我不自信,常常怀疑自己

1984年至2010年,郑晓龙先后担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管生产的副主任、主任。在任期间,他策划了多部引起轰动的电视剧,如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第一部长篇室内剧《渴望》、第一部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第一部编年史风格的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以及《无悔追踪》、《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创下了若干个“第一”。有人说,郑晓龙是中国电视剧事业的第一批拓荒人。他调侃:关键是我能够最早,到现在我还在这儿呢。你看最早那些做这行的人好多都离开了。

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有一段关于郑晓龙的描写:“晓龙是能文能武的人,出生在军人家庭,也当过兵,骨子里觉得自己是二郎神转世。这一点和北影厂的韩三平厂长十分类似,恨自己生在和平年代没机会驰骋疆场。当然他们都不是那种喜欢八路军装备的人,也非常看不起游击战。他们渴望成为的是那种旗下拥有坦克集群,每个士兵都武装到牙齿,都有可口可乐喝,从来不为弹药发愁,惟一担心的就是没有汽油的指挥官。官衔虽然很高,但不戴大盖帽,就喜欢戴钢盔还不系带,嘴里永远叼着雪茄,飞机扫射也不躲,藐视国防部却又爱兵如子。说白了就是巴顿那种混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