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丝绸之路 消逝的丝路文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8-18 09:25:16

莫高窟:从金碧辉煌到摇摇欲坠

谈起文化流失这项议题,最令中国文化人悲痛的千古劫难,便非敦煌莫高窟莫属。

莫高窟,坐落在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敦煌,始建于前秦时期,现有洞窟七百余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3390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00年6月,敦煌道士王圆箓发现了著名的莫高窟藏经洞。在随后的十多年中,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和美国人先后来到这里,以极低的价格向王圆箓骗取了四万两千余件珍贵的经文卷本、绘画文物,轰动世界。

当莫高窟几乎被外国人血淋淋地分割殆尽后,中国的文人学者们才惊觉这些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被盗,痛惜不已。直至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莫高窟终于至此被举国上下所保护、重视。

然而,这座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在面对蜂拥而至的旅游冲击下,已经不堪重负。据悉,1979年莫高窟对外开放,当年游客只有不到2万人。如今,莫高窟全年游客达80万人次,最高单日游客量便达1.8万人次,但窟内最佳游客承载量仅在三千人次以内。

根据莫高窟内的解说员介绍,莫高窟内著名的飞天壁画是美的代表,自由的象征。可惜由于历史悠久和壁画本身的脆弱性,多数壁画颜色几乎全部渗入泥土,飞天的肌肤也由白色氧化成黑褐色。历史原因加之开放后的游客影响,窟内二氧化碳含量骤然上升,许多壁画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如酥碱、起甲、空鼓脱落等。

莫高窟内诸多洞窟如今已经长期关闭,由工作人员进行修复。然而修复工作需要精益求精,一个保护人员工作一天,时常才能修复巴掌大小。

“像莫高窟这样的文化遗产地与自然遗产有着极大的不同,它没有再生的可能性,处于一个单向的且不可逆的衰老过程,这种衰老又是累积的。”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首席项目专家内莫•阿根纽曾经这样描述莫高窟所面临的困境。

这座庞大而古老的文化遗址曾经如宫殿一般金碧辉煌,窟内塑像贴金,顶部壁画贴金,到如今解说员却只能打着冷光手电寻找所剩无几的金色残骸告诉记者,当年的金饰大多已经被后世用刀刮走。

曾经的繁荣昌盛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对比今日空无一物的藏经洞与数之不尽的病害壁画,勿怪国学大师陈寅恪曾感叹道: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