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经典,读人生——对话易中天

来源:世界都市iTALK
2014-12-11 14:48:25

李之柔:从孔、孟、墨、韩之中,易先生读到的是人生的态度,那么,在其他经典著作之中呢?您给出读者的建议又是什么呢?

易中天: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什么人生智慧呢?我们来说老子。有的哲学家把孙子、老子、韩非子合在一起讲,认为从《孙子兵法》到《老子》再到《韩非子》一脉相承,在这个问题上我倾向于同意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就是老子哲学来源于军事辩证法。《老子》这本书是可以当作兵书来读的,里面有很多兵道,但是军事辩证法在《老子》这里变成了政治辩证法,讲治国。比方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又从这个军事辩证法变成了哲学辩证法,最后在我们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变成了生活辩证法。实际上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讲,读《老子》主要是读生活辩证法。那么老子讲的生活辩证法是什么呢?是弱能胜强,柔能克刚,无为则无不为。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老子的生活辩证法。

这个生活辩证法对中国的影响是很大的,中国很多俗话、民间俗语都是老子思想转化过来的,比方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这是老子的思想,不为天下先嘛,这些思想都是从老子那儿来的。所以,老子的思想也很有意思,就是它可以用在不同的领域、得出不同的结果来。

李之柔:现在我的工作室里还悬挂着您写给我的一幅字——“大强如弱,至刚之柔”,我觉得这也是老子学说的精髓,一般人只看到“有”,老子则强调“无”的作用和意义;一般人强调有为,老子则强调无为……凡此种种,老无不有悖于常识和常理,也无不表现出深刻性和全面性。

比如老子讲“无为”,在我看来,“无为”不过是一种手段,他是要通过最自然的方法去达到无所不为的目的,“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并不是真正的无为,反倒是庄子,显得更逍遥一些,他用老子以虚无为本体的世界观看待人生,认为“至人”应当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而使精神得到超越和解脱,主张“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充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愿望与情趣。

易中天:对,老子讲无为是假无为,实际上是无不为,至少也是有所为,只不过为了有所为,我先得无所为,无所为才有所为,叫作有所不为有所为,他还是要有所为;庄子是真不为,他就是不做。大家可能熟悉一个故事,楚国曾经想请庄子去做他的卿相,庄子在濮水旁边钓鱼,楚国来了两位大夫,说他们国君想麻烦您老人家了。庄子说是啊,听说你们楚国有一种神龟,它已经死了三千年了,你们楚王宝贝得不得了,把它放在盒子里面,上面盖着丝巾,恭恭敬敬地供在庙堂上。请问作为一个乌龟,它是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供奉起来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打滚呢?这两位大夫说,那当然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巴里打滚。庄子说对不起了,二位可以回去了,他就是准备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

一般人把这个故事解释为庄子的清高,其实不是,我认为表现为庄子的透彻,根本就不是什么清高,他看透了人生。在庄子看来,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他的生命,而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这才讲宁肯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他也要这个生命,也要这份自由,为了这个自由,庄子宁肯什么都不做,宁肯自己没有名,宁肯自己没有利、没有用。这是一种艺术人生观,是以一种诗意看待自己的人生,所以庄子的思想在后世就发展为中国人的艺术人生观,而且对中国美学、中国艺术的影响非常之大。在先秦诸子当中,对后世美学艺术影响最大的是庄子,而且直接下承禅宗,就是以一种自然的心态去看待社会,把人与社会全部看作自然,认为最自然的、最顺其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