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的《霍比特人》三部曲使批评家间出现分歧,却丝毫没有影响托尔金的名誉
文界学者汤姆·希比(Tom Shippey)对托尔金的辩护鞭辟入里,他认为大多数批评植根于纯粹的社会地位和学识上的清高傲慢,就像二十世纪早期上流社会的怪咖,比如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对她的同僚阿诺德·本涅特(Arnold Bennett)的颐指气使,悲剧而又不公的是本涅特的的声誉再也没有完全恢复。但托尔金却一直星光灿烂,彼得·杰克逊对《霍比特人》不道德的改编根本没有破坏托尔金的人气。希比还认为,在未来,文学历史学家会把《指环王》同二十世纪的经典名作比如奥威尔的《1984》,《蝇王》,还有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的《五号屠宰场》比量齐观。但是,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不同,《指环王》更受欢迎。
《指环王》最惹恼批评家的一点,就是它冥顽不化的怀旧。但是,这大概从来都不会有所改变。
出于个人原因,这比较有说服力,托尔金本质上就是一个特别怀旧的人,他于1892年出生在南非的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后来成为奥兰治自由邦(Orange Free State)的首都,但父母都是英国人,他比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年长一年零四个月。小罗纳德(以前都这么叫他)三岁时,他的母亲玛佩尔(Mabel)带着他从南非回到家乡伯明翰,计划与他的父亲亚瑟(Arthu)在此汇合。可是,亚瑟还未登船就死于风湿病,于是玛佩尔在萨候尔(Sarehole)独自一人抚养他的两个儿子,后来他们搬到位于英格兰中远大都市的边缘地带,伍斯特郡(Worcestershire)北部。
托尔金属于中产阶层,他的童年生活非常快乐,津津有味地看了许多伟大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兴奋地探索房子附近的乡野,他的足迹踏遍萨候尔的老工厂,Moseley附近的泥沼,还有伍斯特郡的克伦特村落(Clent),利基丘陵(Lickey)和莫尔文丘陵(Malvern Hills)。但是1904年11月,他的母亲不幸患上糖尿病,这个病在当时通常是致命的。
12岁时,托尔金成了孤儿。他的母亲将他们兄弟俩委托给天主教牧师照顾,牧师安排他俩住进埃德巴斯顿史特灵路的姑姑家里。他的新家就在伯明翰今天的五通道交叉路口附近,这里与他们在萨候尔熟悉的静谧迥然不同。他们从绿树葱葱的城市边缘搬到灰色的工业中心区:往窗外望去,托尔金见到的不是绿树和青山,而是“坚固的房顶和远处的工厂烟囱”。所以,他首次执笔写作时,小说里满是由衷的怀旧之情,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