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原生态
当然,这一文学形式也不是什么新事物。18世纪崇高的理想家、风景画画家和浪漫主义者就有着崇尚自然的思想,但大自然也经常被人类征服。麦卡锡写道:“华兹华斯(Wordsworth)的很多湖畔派作品里,风景虽峰峦叠嶂,叹为观止,却也只是人类的足下之地,留有人类居住的足迹。”
19世纪,一些美国作家开始倡导原生态。麦卡锡说:“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和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都认为,未受破坏的自然世界才是灵魂的净土。”他强调:“梭罗认为,自然环境不仅关乎人类福祉,也是原始力量的源泉。”1864年,政治家、生态学家乔治·珀金斯·马什(George Perkins Marsh)在书中说道:“人类到哪里都是破坏者。只要是他们驻足的地方,自然的和谐就会遭到破坏。”麦卡锡认为,这正是原生态的价值所在。“只有那里才保留着自然的和谐、平衡与美。”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近年来有关大自然的作品都只是老生常谈。而读者的生活和书中描绘的原生态之间,差异并不明显。麦卡锡告诉英国广播公司文化栏目记者:“大自然中的某些东西对于我们寻求灵魂的平静至关重要。想要知道大自然能给予我们什么,你需要和大自然进行一次真正的接触,但这越来越难了。如今,社交媒体和电脑娱乐占据了年轻人的心,甚至未来几代人的心。人们成了‘屏幕控’,不再走入自然,这是很可悲的。”
对于许多作家而言,亲近大自然可以愈合伤痛。利普罗特发现,当她重回旧地时,对那里每次潮汐的高度、风向、日出日落的时间、月相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而麦克唐纳认为:“这个世界充满美丽和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现美的过程就已经足够美好了。”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在大自然中找到快乐。麦卡锡在《蛾的暴风雪》中写道:“我们忘了自己的本源。我们生活在城镇和城市里,盯着电脑屏幕,我们不断提醒自己,从我们这代开始,人类才掌握了电脑技术……但是,人类往上数500代都是农民,5万代甚至更久之前都是狩猎者、采集者,他们生活于自然,从属于自然,不断进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