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的新作以在子宫内胎儿的视角讲述了一起谋杀案。本文作者露西·斯科尔斯(Lucy Scholes)为我们选取介绍了一些叙事视角独特的小说家。
尽管看似不可能,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在他的新小说《果壳》(Nutshell)中就是以未出生的胎儿为视角讲述了故事。小说的第一行就写道:“我就在这,在一个女人的子宫里。我双臂交叉,等啊,等啊,就想弄清楚我在谁的肚子里,我在这里干什么。”
这是一个完全疯狂的想法,或者用麦克尤恩自己在接受《卫报》采访时的说法,这是一个愚蠢至极却又无法抗拒的想法。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他成功地把这个想法写了下来。这个特别的胎儿智力超群(因为他的母亲经常听广播,大量的信息获取不断促进了胎儿的大脑认知发育),钟爱通过胎盘吸收酒香四溢的桑塞尔白葡萄酒,所有这些都展示了复杂旁白的娱乐化倾向,不免让人想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部小说与《哈姆雷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惊险的故事情节激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尽管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很古怪,但是有关故事中特殊旁白者的设定,远不止麦克尤恩一人进行过突破和推陈出新。他把胎儿被定位成有着丰富血统的叙述者,能发出意想不到的叙述声音和不同寻常的观点,而这一切也为小说的故事情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马克斯·苏萨克(Markus Zusak)《偷书贼》(The Book Thief, 2005)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拥有澳裔和德裔两国血统的作家马克斯·苏萨克创作的这部《偷书贼》讲述了10岁小姑娘莉赛尔在她出生的德国目睹纳粹政权种种黑暗的故事。与其他大屠杀故事不一样,这部小说是以死神的口吻来叙述的。
如果这不足为奇,那么还有,苏萨克描写的本质是死神,他笔下的死神并不令人畏惧,是个辛勤劳作的“看门人”,既愤世嫉俗,也富有同情心。“忘了长柄镰刀吧,”在提到它的工作时,死神冷冷的开着玩笑说,“该死,我需要把笤帚或者拖把。”
艾利斯·希伯德(Alice Sebold)《苏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 2002)
一直以来,以孩子的口吻来讲述故事的小说都比较普通,即使是那些渗透了独特人生观的小说也不例外。比如马克·海登(Mark Haddon)的《夜色中好奇的狗》(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2003),该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位自闭症儿童;再如艾玛·唐纳修(Emma Donoghue)的《房间》(Room, 2010),该小说讲述的一对母子被虐待囚禁的故事,以5岁的男孩杰克的视角展开。但是,这些故事都不如艾利斯·希伯德《苏西的世界》奇特。《苏西的世界》讲述了14岁的苏西被强奸和谋杀之后的故事。小说以苏西的口吻来叙述,讲述了苏西在天堂俯瞰,看到自己死后发生在自己家人和邻居身上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