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望所归的大师兄神秀未被选中,目不识丁的蛮夷慧能却能悟佛法得衣钵,弘忍自然深知其中的险恶。为掩人耳目,弘忍用鞋子擦掉了慧能的偈,留下一句话,“亦未见性”。
次日,弘忍悄悄来到柴房,看见慧能腰间挂着石头舂米,就问慧能,“米熟也未?”对于这一接头暗语,慧能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弘忍见状,用手杖在舂米的锤头(碓)上敲了三下,就离开了。于是,慧能在夜里三更时来到弘忍的方丈室,被授予衣钵,正式成为六祖。为了防止慧能被人追杀,弘忍当夜亲自送慧能南下。
我猜测明代的吴承恩在创作小说《西游记》时,很可能借鉴了这一情景。孙悟空的师傅在他头上敲了三下,于是悟空在夜里三更时来到师傅的房内,终于学会了道行。
禅宗是一个轻视文字的教派。慧能虽然写出了《六祖坛经》,但是上述的故事读起来更像是武侠小说;在台湾著名作家蒋勋看来,众僧争夺六祖之位,无异于众家争夺武林盟主之位。而无论是初次会面时师徒间的精彩对答,还是那两首著名的偈语,抑或是“击碓三下”时的无言,都是一则一则既可以传扬佛法又简单易懂的“公案”。
中国禅宗的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佛拈花的故事。佛陀拈花,迦叶微笑,达摩面壁,这些都是以心传心的公案。慧能南下途中“但吃肉边菜”与“风动幡动心动”的故事,也都是著名的公案。南下途中,慧能被恶人追杀,于是躲入猎人的队伍中,一躲就是十五载。猎人捕猎让慧能守网,每次见到入网的猎物,慧能就把它们放生了。到了吃饭的时候,慧能就在猎人的肉锅边沿上煮蔬菜,“但吃肉边菜”。最终,慧能决定不再藏遁,出山弘法。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时,正值有法师讲解《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风动。’一僧云:‘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佛陀传法给大迦叶,是一则公案;大迦叶传法给阿难,也是一则公案。阿难问大迦叶,“除了衣钵之外,您从佛陀那里还接受了什么呢?”阿难的意思其实是,“您从佛陀那里得到的佛法大义是什么呢?”大迦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大喊一声,“阿难!”阿难马上答应,“老师,我在这儿啊!”大迦叶继续跑题,“你能不能把你门口的旗杆放下来?”大迦叶话音刚落,阿难就领悟了。大迦叶第一次喊他,是为了提示他不要执着于语言文字;第二次发问,则是提示他放下心中的各种成见和概念。这样,以心传心,大迦叶把禅的心法传给了阿难。